《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后记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朴实纯真的语言,梦境般的描绘,把我们带到了魂牵梦萦的童年,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童年怀念的思想感情,是一篇伴随一生智慧的美文。教学这篇课文,我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对文本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进而实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怀念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之情,学会珍惜生活。与此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的学习历程。
片段一:激发阅读兴趣,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梦幻的童年,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与众不同的标题,抓住熟悉的字眼“童年”激发阅读全文的欲望和兴趣。
师:请同学们读读本课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读课题,有的默读、有的大声朗读……)
生1:这篇课文的标题很特别,标题中有两个相同的标点符号。
师:这种标点符号叫间隔号,表示词题之间的分界。
生2:文章标题是三个词语组成。童年一词在中间,它应该是一篇写童年的文章。
生3:文章的标题像是一幅画的名称。
(同学们的“汇报”多种多样,有的回答甚至很幼稚。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他们读书的兴趣已被激起。)
师:刚才反映了大家想尽快了解课文内容的愿望,赶快把这篇文章自读一遍吧!
(学生自读的热情很高,读得很认真、很投入,在自读中读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读书的欲望进一步唤醒,借助拼音扫除了生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求疑的急切心情,把握时机,倡导学生自读求了解。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在自读中又会产生疑问,再激发探索的欲望,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初步阅读理解。
片段二:激情朗读,读中感悟,读懂课文
朗读和默读是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多种形式的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及文章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经过快速阅读、与他人合作读文等不同形式阅读之后,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你是怎么读的,读给大家听听;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喜欢文中写北京冬天很冷的这一句:“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这个句子不直接写天气寒冷,而是通过写人的热气就像白烟一样,突出了冬天很冷。我们这里冬天下霜的早晨呼出的气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你读得真好,说的也很准确,老师听出了你是一个注意观察事物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孩子。
生:我喜欢作者描写自己看骆驼咀嚼东西的这个句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个句子中作者的描述让我感觉到骆驼的样子虽然长得丑却很可爱,骆驼咀嚼东西的样子和我家的羊吃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也有过看着羊吃东西就跟着磨牙齿的经历,还被村里的人笑话呢。
师:这位同学在读文中已经联想到自己童年的事了,这一方面说明课文生动感人,另一方面也说明同学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大家不妨用作者这样的写法试着写一写自己童年的事情。
生:我喜欢文中作者关于骆驼为什么戴铃铛的说法,让我读给大家听:“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我认为作者年龄虽小,但他的想法更合理。
生(急着补充):我讨厌文中妈妈说的这句话,我读给大家听:“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这句话写出了妈妈没有耐心,我的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说我,现在我都不想再向他们提问题了,要是童年里听不到这样的声音该多好呀。
学生通过激情的朗读,自觉不自觉地悟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理解稍有偏颇尚不到位,表达也不尽如人意,可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真实的理解,已经从文本走入作者的童年,并由作者的童年联系到了自己的童年。
片断三:精读课文,赏析品味,熏陶情感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应让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激发了对语言美的向往,同时感受到作家林海音的童年情结和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美,请静静地听老师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自己试着细细品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学生品读后,再让他们同桌互读,与同学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小组间比赛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最后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读熟、读透,熟读成诵。
师:在刚才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进行汇报。
生1:这些句子写得很美,比如“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写出了季节交替,时间流逝,童年悄悄走远,作者自己眷恋童年。
生2:老师所读的两个句子都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我们正处于童年,要珍惜童年,珍惜美好记忆,否则到长大了也许连怀念的东西都没有了。
生3:通过品读这些句子,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何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语作为题目,原来他们是有联系的。
生4:作者写童年的方式很巧妙,我想学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写自己的童年。
至此,学生已经通过读,完全与文本融合了。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人物和情境跃出纸面,浮于眼前,多方感知文章的内容,与作者心灵相通,读出文章的美,悟出作者的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