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风物之荔枝:世间珍果共品尝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没有一种水果,能像荔枝,可以轻易就赢得那么多的赞誉,以至在水果之乡的岭南被称为“果王”。白居易形容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苏轼则希望:“日啖荔枝三百颗”。就是从小就穿行在野荔枝林里,可以满山飞奔着摘食新鲜荔枝的海南著名文人丘浚,在《咏荔枝》中也忍不住赞叹:“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美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此诗虽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但荔枝确实是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后就色香味尽去。所以即便是杨贵妃,要想吃新鲜荔枝,也不得不借用驿马飞驰到长安,弄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涯出发天下品尝

  丘浚可能不会想到,如今,就是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地,也能吃到新鲜的海南荔枝。几天前,装载着3万多公斤海南“妃子笑”的远洋轮船启航前往加拿大。只需17天,加拿大人就可以吃到一直在2摄氏度下冷藏的新鲜海南荔枝;而“五一”后空运到法国、荷兰的海南荔枝,经过17个小时就能到达。

  荔枝是我国特产,海南岛和廉江野生的荔枝林可以作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而荔枝的栽培历史,就是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了。海南岛曾经全岛遍布荔枝山,三亚的荔枝沟就以盛产荔枝得名。大丁香、小丁香、鹅蛋荔等是海南特有的荔枝品种。

  海南岛的荔枝树在上个世纪遭受过几次重大的砍伐,现在大部分地方的野生荔枝树只存于农民的房前屋后。海口的永兴等羊山地区是海南野荔枝最多、保存最好的地方,当地农民一直视荔枝树为命根子,至今仍有4万多亩野生荔枝树。据统计,去年我省种植荔枝47.7万亩,产量达到2.9万吨,居全国第四。而我国的荔枝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70-80%,是世界主要荔枝产地。

  早熟优势不愁订单
  海南地处热带,荔枝上市季节比广东要提前20天左右,所以,海南荔枝从开花起就有果商订货,而最早上市的一批海南荔枝往往能卖一个好价钱。今年非典特殊时期,海南荔枝更是凭着来自无疫区的优势,早早就远销到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地,而且是从海南口岸直接出口,改写了海南荔枝多年来借船出海的不利局面。作为中国荔枝的最大进口国的日本,对荔枝的检验检疫近乎苛刻。今年4月,我省首条出口型的保鲜荔枝生产线———“差压式蒸热荔枝处理生产线”在文昌清澜开发区建设完成,该生产线通过差压蒸热处理,达到杀菌、杀虫和延长保鲜期的目的,技术指标符合日本等国对保鲜荔枝的生产加工要求,日加工能力达60吨以上。

  因为海南是无疫区,日本已答应考虑派检疫官到海南现场检疫销往该国的荔枝。一旦达成意向,海南不仅可以实现荔枝直接出口日本,而且,我国其他主产区的荔枝也将借海南无疫区出口到日本去。如今,丘浚当初的惋惜终于得到了化解。海南荔枝,一种天然美滋味,即便生在天涯,依然可供五湖四海共品尝。

  果王美味细品尝
  荔枝素有岭南佳果之美誉,不但肉质脆嫩,清甜可口,而且营养较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4克,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所以,适量品尝,不但可大享口福,而且对身体也有一定裨益。
  医学研究还表明,荔枝对某些疾病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在流行于民间多用其食疗方法治病。如用荔枝干50克、海藻、海带各15克,黄酒适量加水煎,每日一剂,可治颈淋巴结核;荔枝干果5个、淮山药15克、莲子10克、大枣10枚,水煎或煮粥食用,治脾虚泄泻;荔枝干10枚、大枣10枚,加水同煎,每日服1~2次,治贫血和产后血亏虚弱症;荔枝35粒、龙眼30粒、莲子30粒、葡萄80粒、大枣30粒,中等大鸭一只(不要太肥)、酒、盐、葱、姜、味素、清汤各适量。制法:先将净毛后的鸭从颈部开一小口,掏净内脏,放开水锅中汆一下取出,再用凉水冲净,然后把上述五果及配料、清汤一碗倒进鸭腔内,并用细绳把鸭颈部开口扎紧,用瓷钵盛托,上笼加盖蒸煮1~2小时,到鸭肉软烂为度。此食疗方名叫“鸭袋五果”,既美味又能养血益智、安神补肾、延年益寿,实为果品疗方的一绝。
  但荔枝属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所以尽管美味可口,是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如果连续或一次进食过多就会患上“荔枝病”(类似低血糖症)。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但也不必惊慌,因“荔枝病”极少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只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预防“荔枝病”的关键是把好进食量关,注意不要连续大量进食,特别是有肝病、肾病、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更应该慎重,老人和幼儿及体质虚弱者应适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