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神机妙算”—— 解读《草船借箭》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第46回改写而成的。是紧接“蒋干中计”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斗智故事。

  一、要引导学生读懂《草船借箭》,首先得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课内与课外融汇贯通,由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罗贯中倾注一腔心血,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小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小说以其“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简洁明快的线条,“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虚实结合,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略貌取神,寥寥数笔,就向读者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曹操的生性多疑,刘备的宅心仁厚,关羽的重情重义,张飞的鲁莽勇猛,可谓深入人心。而作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诸葛亮,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草船借箭》一文正是作者竭尽所能展示诸葛亮智慧的非凡处之一。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故事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诸葛亮受刘备之命,过江东,协助东吴一起抗曹。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威风,粉碎了周瑜的阴谋。在这场扣人心弦的智斗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以周瑜的妒贤忌能,险恶奸猾,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生性多疑来烘托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超群。
  为了让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有机安排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观察细腻刻画文章中主要人物神态的图像,品读后人对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小诗评价……既帮助了学生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无字书读有字书,同时又旗帜鲜明地点出了本堂课的设计意图:关注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在推敲、品味中,人物形象立体化。

  二、要引导学生读懂《草船借箭》,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在推敲、品味中,人物形象立体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然而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笑,这一句,好似一条线串起了洒落一地的珍珠,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而这样的设计,正遵循了我们“和美语文”典型的圆形结构,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而老师与学生正是在这一唱三叹,一锤三击中,创造精彩。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这是胸有成竹的笑。诸葛亮对自己一直充满自信,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周瑜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他却说只要三天。可见在周瑜在算计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就算准了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难怪“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至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天”的远见。
  这是从容不迫的笑。你瞧,在大敌当前之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船头朝东,船头朝西”,以便“顺风顺水”;“饮酒取乐”既算时间,又算受箭多少,平衡船只,可谓一举两得;“擂鼓呐喊”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压寨的假象……难怪,诸葛亮笑得那样镇定自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地”的眼界。
  这是讽刺、幽默的笑。曹操的生性多疑,曾经带剑睡觉、梦中杀人,甚至杀害了医术高明的华佗。正因为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因此,诸葛亮才会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确如此,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正中诸葛亮的下怀。难怪,诸葛亮会笑得如此痛快。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对曹操的讽刺,看到的是诸葛亮“算人”的智慧。
  这是宽慰、轻松的笑。在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中,鲁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他的劝说询问,周瑜的心机便不便揭示;没有他的暗中帮助,诸葛亮的妙计也无法实施。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因此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但他料定鲁肃能从大处着想,所以才会向鲁肃坦诚相告,“不能让都督知道。”结果鲁肃果真信守承诺,不走漏半点儿风声。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对鲁肃的宽慰,更有诸葛亮的知人善用。
  这更是胜利、潇洒的笑。周瑜心胸狭窄,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不露声色,巧设陷阱,处处算计诸葛亮,一心想除掉诸葛亮。然而他的算计总是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周瑜妄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事任务来陷害诸葛亮。结果,面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满载而归,只能发出“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的感慨,流露出惊羡、嫉妒又无可奈何的心态。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周瑜的妒贤忌能、才不如人,而从周瑜的个性中,又映照出诸葛亮的宽宏大度、温文尔雅。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正是凭着对敌、我、友三方的透彻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诸葛亮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借箭”奇迹。正是与周瑜、曹操这两个奇才斗智的胜利,诸葛亮的宽广胸襟,雍容气度和绝顶智慧才得于尽情地展示。

  总之,要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得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节讲解。在引导学生紧扣文中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反复涵咏,反复品味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主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诸葛亮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