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20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