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方案A]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b.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点评
  此教案突出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本教案设计颇有新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组的研讨以及反馈回顾,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教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应用说明文,是很好的课例。但是本课设计一课时内容比较多,如果设计两课时也是可行的。

  [方案B]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