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A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教学设计
  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语气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一动不动
   语气 { 咄咄咄逼人语气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B案]
  ○教学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②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课前请同学们在练笔里写写自己进入中学后在家庭中的变化,准备在班里交流。
    ②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
    ①查阅指导朗读的资料,教师参与分角色朗读。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本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已半个学期了,如春天的小树在慢慢长大,有的同学在练笔这样写:
   (大屏幕投影出示,请作者读一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初一10班于双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育,长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初一10班江颖楠
  (过渡)是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师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课文
   ①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②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由回答问题并明确上述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精读赏析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②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作业
   ①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一生。
   ②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小结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快速默读,然后集中讨论我与父母冲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学生也是积极参与讨论,但感觉他们与作品好像隔了一层纸,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彻。改为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妈妈”这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发言越来越积极,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这场家庭纠纷。“我”的委屈伤心;爸爸的圆滑世故;妈妈的着急严厉等等都在评议和争论中发现、理解、把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点评
  这堂课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从“初步感知”到“精读赏析”,最后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反思”,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让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验、发现。教学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相辅相成,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参与到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使学生从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