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之三

苏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目标:

   1、学了这篇小说后,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小必须树立理想并付之于实践。

   2、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文采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对几个“太阳”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它是我们扬起生命风帆的航标。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

  二、联系本文设问

   1、课文中的“三叔”的理想是什么?他的理想实现了没有?为什么?

    明确:三个理想:①建筑师②作家③生物学家  2、3问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三叔的三幅画加以体会)

   2、可见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该怎么办?

     明确:勇往直前、毫不气馁、坚持到底等

  三、解题

    问:三叔临终前给我留下了一个什么谜语?“我”猜出来没有?那三颗枸杞豆包含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三颗枸杞豆。它代表三叔去世后留下的三个遗憾。告诫“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时光,遗憾终身。

  四、整体感知

   1、遇到三叔前,“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遇到三叔后呢?“我”前后的变化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明确:判若两人(淘气鬼——勤奋学习——植物学家)

   2、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三叔留下的三颗枸杞豆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五、品位文本,讨论问题。(出示投影片)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个“淘气鬼”呢?“我”为什么要逃学?

   2、文章开头有关山谷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听觉、视觉;比喻、拟人等,形象地表现了这里是我的“乐园”,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对一个孩子的吸引力。)

   3、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怎样描写的?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用一段话概括三叔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

   4、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我”思想变化的语句吗?加以体会。

    (乐园——>乏味;初遇三叔(逃学)——>再遇三叔(星期日) )

  六、揣摩句子

    有关几个“太阳”的理解(结合习题二)

  七、延伸

   1、读了课文后,你从三叔、“我”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三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从小树立理想,并付诸实践,理想将会实现。)

   2、对人生有什么新的看法?

  八、教师小结

    引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理想》中的有关诗句:(出示投影片)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同学们,让我们以三叔虚度一生的教训为鉴,从小树立理想,以现在为起点,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九、练习

    修改一段文字(从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

    刘科长年过四十,是个很胖的人,平时穿戴整齐,一向看不起人。这不,邻居王阿姨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他虽然很羡慕,嘴上却说:“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儿子将来直升重点,那才叫能耐。”别人都不理他,他就走了。

  教后记:

  这是一篇小说,它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比较多,给人一种散的感觉。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把握小说的主题,所以我从让学生谈理想入手,慢慢过渡到“三叔”的理想,他的理想没有实现的原因,一步步让学生探寻。再从三叔临终前留下的一个谜语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三颗枸杞豆的深刻含义,由此达到领会主题的目的,同时也解开了题目的意思。接着品位文本,通过几个思考题理顺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和难点,主要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对几个“太阳”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说说从三叔、“我”身上受到的启发,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小树立理想并付诸实践等道理,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然后进行迁移,让学生谈“学了此文后,对人生有什么新的看法”。最后以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诗作结,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三叔一生的教训为鉴,从小树立理想,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跟开头呼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我觉得这个教学思路处理得较好,教者轻松,学者也挺感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好。知、情目标都达到了,时间也掐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