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案二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段落(同方案一第二课时的研习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内容。

  方案三

  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的写法,完成书面作业。
 
上一篇:学会利用图书馆     下一篇:《春》说课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