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简析
语文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木兰诗是北方民间叙事诗的杰作,许多家诵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都是根据木兰诗改编来的。原诗文字创造了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作者在刻画这形象诗,用现实生活的描写来烘托,同时采用了浓厚的民歌情调。现在分为六小节来谈谈:
一、“唧唧复唧唧”到“从柴替爷征”是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木兰虽然是本篇所歌颂的英雄,但她毕竟是个女子,所以一开头便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来表现她从军前的心情,接着以问答方式写出她“从此替爷征”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都是事实的叙述,迨写到她决定代父从军,那不但表现了她的孝心,更见到了她的智勇。真是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使读者不会觉得木兰的叹息是懦弱的表现。前面我们曾说木兰诗有浓厚的民歌情调,试看梁鼓角横吹曲的折杨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几句和木兰诗的前几句大同小异,句法完全一样,都是采用民歌中直率的手法来表达的。
二、“东市买骏马”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是写木兰离开温暖的家,走向战场的内心感受。民歌的特色在本节尤为显著。前面用四个类迭,后面用两个排句。四个类迭所写的是“市鞍马”一个意思,本来可以一语道尽。事实上那些东西,不一定要分别在东西南北四市购买的。这种不避雷同、反复吟咏的手法,正是民歌的情调。这种类迭的写法,在声调上固然需要,而在表现内容上,也有其必要。尽管要表现的是一个意思,但能以反复而不累赘、细赊而不支离的笔法,使之表现得曲折尽致,这不但能见作者之真情,而所表未之意思,也更具有感染的力量。我们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虽然仅是“市鞍马”一个意思,但藉此却衬托出木兰是一个将赴沙场的英勇战士了。作势尚未在木兰身上花半点笔墨,但这形象已跃然纸上了。为了强调此一形象,作者不厌其详地写木兰到四市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这四句是横的、平列的写法,从买骏马写起,这当中并无宾主关系,并无次序过程,亦不受时间之限制,而是从多方面去描写木兰战士的装备。
“朝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构成了两个排句,是用正面的写法。其中“朝辞爷娘去”与“暮至黑山头”相对。两句“不闻爷娘唤女声”则分别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及“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对写。荒漠的“黄河边”与“黑山头”,和温暖的家庭是不同的。这种强烈的对比,就传神地流露出木兰在征途中对双亲的怀念之情,这份心情随着“朝辞爷娘去”而至“旦辞黄河去”愈走感达,而愈加沉重,愈是显著了。这是与“惟闻女叹息”相呼应的。作者在描述木兰这份感情的同时,也表现出木兰的英雄气概,她毅然远别家园,涉水跋山迈进另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中。木兰在读者的心目中,不仅有怀念爷娘的真情,也有杀敌的壮志。在这里,我们领略到迭调写作上的效用。这两个排句是纵的写法,它因着时空的推移,发生一层深似一层的作用。这是由木兰离乡背景愈走愈远的内容所产生的。前后两个部分一横一纵,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这是作者造指的高超所在。
三、“万里赴戎机”到“壮士十年归”是写木兰凯旋归来。不少人认为这节不像民歌,以为是经后世文人润饰过的。这节用笔最精炼,这是由于诗的主旨的需要。因为木兰诗主要是写木兰能以女子之身代父出征,而不是着重叙述她在战场上如何杀敌。作者在此繁简得当,以最经济的笔墨概括了她十年行伍的生活。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写木兰出征的节节胜利。以“朔气传主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写木兰在北地的征生活。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写木兰经历了长期的征战后凯旋归来。在此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必把“十年”看成一个实际数目。他如“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及“同行十二年”各句中的数目字,也不必作为一个实数去理解,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多数就行了。
四、“归来见天子”到“送儿还故乡”是写天子封赏木兰,而木兰婉辞不受,只求早日还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用极夸张的手法写天子对木兰的厚赏。从这些事实中,令人意想到木兰在多年征战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作者在此再次强调木兰的英。“木兰不用尚书郎”则表明她从军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她代父从军纯是出乎一片孝心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目的。
五、“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重抵家园的喜税。这节以愉快的笔调,写木兰荣归故里和家人欢叙,与“惟闻女叹息”、“不闻爷娘唤女声”及“送儿还故乡”各句相对照。这是由离别而至重聚的一大循环。“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与“市鞍马”对照,与“当户织”相呼应。所有这些描述,都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木兰毕竟是个女子。“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诸句,是作者进一步对木兰的歌颂。这节也运用了民歌的行迭写法,来加强表现木兰合家团圆的欢乐。
六、“雄兔脚扑朔”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木兰的自豪语,也是作者对木兰颂扬话。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雄兔与雌兔都有“扑朔”、“迷离”的现象,当两兔双双傍地而走,又“安能辨我是雄雌”呢?这里更写出木兰的智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