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实录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屏幕显示:《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
  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
  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生(齐):《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
  (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
  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
  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
  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
  展示: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
  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
  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
  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
  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来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显示:
               山、水---陋室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陋           清幽的环境
   室     具体描述  博学的友人       身在陋室,乐在其中
   铭           高雅的生活
               诸葛庐       何
         总结全文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子云亭       之
                         有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屏幕的内容背诵《陋室铭》?
  生:背(完后学生鼓掌)
  师:很不错。不过记住在背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屏幕显示题目)
  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200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