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19-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00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