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札记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揭示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篇课文我已教过好多遍,怎么教头脑中已形成定式,无非是角色朗读、明确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形象(菲利普夫妇)、揭示中心(金钱关系)、研究写法(对比、描写)。
今天我突发奇想:再也不能这样教了,否则真会成为教书匠,令人可悲了。干脆不备课进课堂,看自己怎么教。虽有这胆气,但底气仍不足,进教室前我还是给学生准备了第一问: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为何不以“叔叔于勒”或“于勒”为题。在宣布上课之后,我直接问学生今天学什么,看过课文吗,都对课文点评过吗。我是明知故问,我知道学生定能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我问学生莫泊桑是谁,知道莫泊桑有多少。三位学生作了回答,内容涉及国籍、地位、代表作品、小说价值。学生的回答我很满意。可是教学流程总不能老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流程去进行,否则教学也会机械化,没有活气,缺少人文的东西。我不能顺着自己的思维再问学生了,得给学生机会了。“看过这篇小说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我将提问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异常兴奋。连续有三位学生提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文中于勒笔墨很少,为何以他为题?问题二,文中提到第二封信的作用?问题三,文中写三种于勒形象(花花公子、富商、穷水手)有何作用?学生举手提问十分踊跃,我就此打住:“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三个问题。”我先安排学生针对三问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安排学生以3——4人为一小组选题讨论。最重要的环节自然是课堂交流。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讨论后的回答十分精彩,回答较有层次。问题一,学生回答要点:(一)于勒是线索人物,情节围绕他展开;(二)写于勒实质是写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为表现人物性格埋下伏笔。问题二,学生回答要点:(一)为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性格刻画作铺垫;(二)为下文于勒长时间杳无音信,而菲利普夫妇不着急的情节展开作铺垫。问题三,学生回答要点:(一)于勒自身形象形成对比;(二)菲利普夫妇对三种不同于勒的态度形成对比。等我宣布要结束这堂课前,我将预先设计的问题一并拿出,供学生课后讨论。没想到一女生竟突口而出将问题回答得完美无缺。我问:“为何强调‘我的’?”学生回答要点是:(一)体现亲情血缘关系;(二)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的冷酷无情;(三)表现‘我’对父母六亲不认的控诉和对叔叔的同情。在我宣布下课,将要离开教室时,又有一学生举手问:“老师,课文中为何要写那公务员?”多么有见地的学生啊!敢于思考,敢于提问。
我发现:学生怕的是老师设计的提问,喜欢的是自己的提问。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制造机会让他们提问。近日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第2章第1节《反思科学教育》篇中语“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而提出的问题”。现在看来,很有味道,值得品味。
[2011-08-04]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札记
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其它杂项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