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习本段要弄清以下词语的含义:向(从前),志(作标记,动词;标志,名词),诣(到……去),寻(不久,随即,副词)。
  (四)随堂练习
    一、陶渊明又名______,字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诗《______》,首句是“种豆南山下”。
    二、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为顺序,写渔人_________桃花源,________桃花源,__________桃花源,渔人和其他人_________桃花源。
    三、解释加黑的词。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  2.便舍船_________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4.诣太守_______________
     5.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  6.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
     7.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  8.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
     9.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  10.寻病终_______________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  12.无论魏晋___________
  四、作者写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潜、元亮、东晋、归园田居
  二、渔人的行踪(渔人进出桃花林),时间先后,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三、1.房屋 2.丢弃 3.交错相通 4.到……去(拜访)
    5.都 6.都 7.做标记 8.做好的标记
    9.寻找 10.不久 11.妻子和儿女 12.更不必说
  四、这样写,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

                     第二课时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四)总结、扩展
  作者用一个似假似真似虚似实的动人故事,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人民的理想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桌(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如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威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此公欲来      指代(杨氏)
  老人肯相引至此   指代(大穴)
  此殊不缺也     指代(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2.下面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
  (穴中人)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杨氏)与老人同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之大穴。
  B.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洞。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文中的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文。
  (六)随堂练习
  一、写渔人看到的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桃花源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两句可以用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来评点。
  四、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表达作者向往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人自食其力、人们自由快乐的社会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但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一分为二地看)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