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祥:让村里人200年后还记得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8-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有很多荣誉和雅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优秀乡村教师、“一品教师”,但是采访他,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过的一句话:只想让村子里的人200年后还记得我。他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黄洞乡南华小学教师曾庆祥。

  南华小学原来不叫这个名,也没有这么一溜整齐的教学楼,南华小学能在这个人称“湖南西藏”、地处湘赣边境的高寒山区黄洞乡出现,与曾庆祥密切相关。

  2000年,桂东县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计划在这个乡的南华片(包括3个行政村)建一所寄宿制小学,但因资金等原因,新校建设一直未启动。2001年,香港“苗圃行动”决定捐建这所小学。可选址怎么也确定不了,要知道,在高寒山区找一块平地,是相当难的,好不容易看中一个地方,可农户提出的转让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无奈之下,“苗圃行动”成员只好乘车离去。

  见此情景,曾庆祥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如果失去这个机会,这所寄宿制小学又不知何年何月才得兴建!他擦干泪水,一咬牙,抄近路向远去的汽车追去,终于在一个山包上拦住了汽车,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在我家责任田上建,我一分钱不要!”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曾庆祥家只有4亩多耕地,建学校就用去了3亩多,今后妻儿靠什么为生?向来支持他工作的岳父指着曾庆祥的鼻子骂他是“败家子”,妻子也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她回娘家一个礼拜,我就趁机把地全给出去了。”回忆起几年前的那一幕,瘦瘦的曾庆祥憨笑着说,建新校是他20多年的梦想。

  南华小学40多名学生全寄宿。在山村的低年级寄宿制小学里,教师是特别辛苦的,早上5点半钟起床,晚上11点半以后才能睡觉,夜里还得起床几次照顾学生,万一学生屎尿拉到床上,曾庆祥还得像个细心的母亲一样,一一帮着换洗。如果学生半夜生病,曾庆祥不是背着学生赶十几里路去村卫生所看病,就是将医师请到学校来。在冰冷的冬夜,他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后竟能结成冰块。“搞不清他到底是父亲还是老师。”家人这样评价。

  当地干部、群众都说,曾庆祥是举家兴学,他献出的何止几亩地,而是整个家当。县里还未搞远程教育布点时,曾庆祥夫妻就将家里的电视机、VCD机等全部搬到学校,供师生使用。后来建新校剩下的一亩多责任田,也全部改种蔬菜,为的是让全校50多名师生每天能吃上一餐青菜。

  如此投入和努力,为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曾庆祥的回答是:“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因为所教的都是一些低龄学生,他经常采用“快乐学习”、“象形学习”等办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上常识课教孩子们认识大树,他就将孩子们带到树下上课;让孩子们写作文《小石子漂流记》,他就将三年级的十几个孩子带到一条小山溪边,连续往小山溪里丢几颗小石子,结果所有小石子都沉下去了,怎样才能让小石子浮在水面?后来孩子们分别借助小木板、塑料泡沫、大片树叶等载着小石子浮在水面。这样的作文题,既让孩子们有话可写,又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一举几得。

  别说,他的努力还真的大有成效:南华片不仅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也达到百分之百。2003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黄益民还成为桂东县的高考文科第一名。黄益民说:“如果不是遇到曾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我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基础。”

  这样的老师,何止记得200年,人们会永远记得他的!

  李让恒 本报记者 李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