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的拓荒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忠诚指导学生研究显微解剖(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顾瑞珍 吴晶晶

  握住这位84岁老人的手,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与他的年纪不相称的力度——这是一双神经外科大夫的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和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人,至今仍是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王忠诚属牛,本命年的他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2009年1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王忠诚那双上万次打开病人头颅的手中。

  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王忠诚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手术台,他坚守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而今,84岁高龄的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亲自在手术台上救治病人,但只要需要,他仍然坚持为重症疑难病人会诊,坚持在手术台前督阵。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楼层,人们几乎天天能看到这位满头银发老人穿着白大褂的身影。

  这份坚守来自他的一个梦想——“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中国的神经外科起步艰难,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刚刚进入这一领域时,手中连一个颅脑实体标本都没有,他就和同伴们到郊外的乱坟岗里寻找头骨,消毒漂白,制成标本。

  当时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我的心里憋着一股劲,你们封锁,我就拼了命也一定攻克它。”回想起最初的艰辛,王忠诚难掩激动。

  为了掌握这项技术,王忠诚在没有防辐射装备的条件下,成百上千次地作X光验证。他连续6次患上肺炎,有一次甚至胸腔积水危及生命。当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之后,他的白血球已经降到3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至今也没有彻底恢复。

  就这样,王忠诚用7年时间积累了2500份脑血管造影资料,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中国神经外科史上里程碑式的专著,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

  上世纪70年代,王忠诚带领他的团队开展神经外科显微技术,把中国的神经外科从传统方法带进了现代,使颅内动脉瘤等重症死亡率由10%降至2%。

  在此基础上,王忠诚又向另一个“不治之症”——巨大脊髓内肿瘤发起进攻。他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医学界,大脑被称作“生命禁区”——脑组织内神经纵横,血管交错,一条直径仅1毫米的脑血管,需要均匀地缝合12针,手术的那份精密,容不得丝毫疏忽。而在医学“吉尼斯纪录大全”里,王忠诚保持着成功切除直径9厘米以上巨大动脉瘤的纪录。

  那是1985年7月30日,17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赵拴柱出现了预想不到的瘤体破裂出血险情。颅内动脉瘤是埋在人脑中的“定时炸弹”,出血就相当于引爆这颗“炸弹”。按国内外医学惯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放弃手术。可王忠诚果断地决定:“立即开颅!”

  颅骨打开,鲜血喷涌而出,常规方法无法止住这样的大出血。王忠诚出人意料地将两个手指伸进颅脑,凭着经验和手感,准确探寻到破裂处,堵住了出血点。5个半小时后,一个9厘米、迄今仍为世界上直径最大、内无血栓的颅内动脉瘤被摘除了。

  这只是王忠诚创造的无数生命奇迹之一。2001年,王忠诚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他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医学之林挺起了脊梁。

  病人的生命比医生的名誉更重要

  鲜花满怀,锦旗无数,他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颅内手术,险象环生,任何挑战自我的冒险都可能毁英名于一旦。他却选择了超越。这似乎印证着他一生的从医哲学:病人的生命比医生的名誉更重要,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

  每天一大早,天坛医院灰色的门诊大楼前就聚集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脑瘤患者。他们大多是奔着王忠诚来的。

  病人的安危是王忠诚心中的“晴雨表”,而让患者术后基本享有正常人的生活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他常说:“只要我拿起手术刀,就要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

  2003年2月27日,近80岁高龄的王忠诚再一次走进手术室,指导学生张俊廷等完成一例世界罕见的巨大颅底脑膜瘤手术。

  “他的肿瘤相当于脑组织的四分之一,而且正常的脑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粘连非常严重。这么棘手的病例,我一生从未见过。”王忠诚回忆道。

  患者是53岁的周先生,他曾在美国一家州立医院实施了手术。手术中肿瘤破裂,医生只切除了部分肿瘤。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周先生找到王忠诚。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完整剥离取出了肿瘤。

  王忠诚的学生刘佰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恩师在他第一次临床时跟他说的话:“你一定要爱护病人,要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渴求康复的心情,要把他们当亲人看待。他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甚至是生命才换来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们的神经外科。”

  1999年12月,王忠诚收到一位云南母亲的求助信。她的儿子周易患脑瘤后,两次手术均告失败,病情不断恶化。看罢来信,王忠诚立即通知他们来京治疗,费用减免。

  王忠诚主持了这台罕见的高难度脑瘤切除术。经过13个小时,终于从周易的后脑中央深处紧靠脑干的部位,摘除一个直径6.5厘米的巨大血管网织细胞瘤,创造了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又一个奇迹。

  然而这位把60年的岁月都交给神经外科事业并在世界领域取得骄人成就的大家,竟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出过错,也害怕过,教训也不少,医生的成长离不开病人的理解和谅解。”

  面对成功和荣誉,他自己退到了后面

  王忠诚的学生张俊廷清楚地记得,安徽农民吴荒洲因脑干胶质瘤半夜被送进医院,已经没有呼吸。自己虽然对治疗胶质瘤有把握,但面对患者呼吸停止这一手术禁忌有些顾虑,天还未亮就去找老师王忠诚。看过检查结果,王忠诚果断决定: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在4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王老师一直坐在自己身边。怕手术失败的心理恐惧是老师带着闯过来的。”

  老师是学生的主心骨,学生是老师的心愿寄托。愈近高龄,王忠诚“把手术刀传下去”的愿望愈加强烈。如今,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在全国建立更多的神经外科基地。他创办了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世界一流神经外科医生。

  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

  他常对学生讲:“我希望你们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两个字。”正是这样的追求,使王忠诚领导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讲学的足迹遍及西藏、新疆、宁夏、湖北、浙江、广东、福建,多次指导当地医院攻克难关,并在贵州建立起西部地区第一家脑外科专科医院。

  目前,全国的神经外科医生中有1/3是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培养出来的。每年前往天坛医院向王忠诚求教的学生达到了500多人,是医院接待能力的5倍。

  说起王忠诚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的学生们无不感慨。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脑血管病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刚开始,这一学科在国内无人问津,进口的栓塞材料价格昂贵。王忠诚瞄准这个难点,成立课题小组,把攻关任务交给了博士生吴中学。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吴中学不负众望,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国产栓塞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为17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吴中学感慨地说:“王老师花费的心血比我多得多,只是面对成功和荣誉,他把我推在前面,自己退到了后面。” 

  对于德才双馨、桃李满天下的王忠诚来说,一切荣誉都无足轻重。谈到他最大的心愿时,不善言谈的王忠诚说:“如果我算是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话,真希望有人能超越我,而且最好是中国人!”

  据新华社1月9日电

上一篇:【广开言路】     下一篇:造就稀土“中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