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资助政策温暖贫困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3年中职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 近3年中职国家助学金投入 爱心招聘特困毕业生

  1月7日,山东省淄博市举办“献爱心,送温暖”全市特困家庭大学毕业生招聘就业推荐会。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招聘单位对家庭贫困的应届毕业生采取优先推荐岗位、优先录用等措施,使家庭贫困的大学毕业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董乃德 摄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解决就学难题

  “没有国家资助,我肯定要失学”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杨晨光  毛 帽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佳明已经在清华大学度过了第一个学期,1月14日,他将踏上返乡的列车。第一个学期,王佳明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有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我不用担心各种费用问题,在精神上减轻了压力,可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学校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教育部财务司何光彩处长告诉记者:“从各地、各高校报送的情况看,在未报到的新生中,没有一名新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没有到校报到的。”

  寒假回家的火车票在学校的联系下,已经由企业帮助解决了,这让四川学生顾鹏飞非常开心。“第一年还是要回家看看父母,以后的假期我就不打算回家了,参加勤工助学,多锻炼自己。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我肯定就失学了,国家的资助既是一种物质上的帮扶,对我们又是一种教育,要珍惜读书的机会。”

  顾鹏飞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一个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灾区学生,他申请了2.4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4年的学费问题。如今他已经是学校电子工程双语实验班的学生。

  据了解,在2008级高校新生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42万人,占特困新生的85%,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34%。

  为了让灾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政策,有的高校给灾区的新生一一拨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有的高校则组织师生赴灾区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新生提供交通补贴。

  中职国家助学金惠及1200万名学子

  “家里负担轻了,我上学安心了”

  ■ 本报记者 刘琴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学生杨进强,对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15岁初中毕业后曾外出打工谋生,可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在文印店做切割名片的体力活儿,一个月仅挣400元。“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给了我重返校园的机会!每年有了这1500元,家里的负担轻多了,我上学安心了,希望学点技术,将来能找份称心的工作。”杨进强感激地说。

  2008年,像杨进强这样切身感受到国家温暖与关怀的中职学生有约1200万人。为保证受助学生及时、足额领取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计安排资金约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98.1亿元。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中有90%以上在校生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30%,如何保障所有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按照国务院部署,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资助中职学校全日制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主要用于生活费开支,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把这一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教育部和财政部细化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助范围不缩小、标准不降低、对象不改变”。

  “我省抓住国家出台学生资助新政这一机遇,已初步建立了覆盖面广、机制健全、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中职学校学生资助体系。”湖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姜旭萍说。作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体系的地区,湖北省近两年的中职招生受益匪浅,2007年该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首次超过普通高中。

  2008至2009学年,中央财政对生源地为川、陕、甘三省地震重灾区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的“特别资助政策”。

  “国家资助上职专,升学打工出路宽”,“资助政策就是好,就读中职花钱少”,在海南、四川、安徽等一些地方,像这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被当地群众竞相传诵。云南省临沧市农业学校学生家长李正中说:“我儿子的中考成绩达到了高中录取线,但家里就我一人工作,供不起他上学。孩子今天之所以能到农校读书,真得感谢国家这个好政策!”

  据统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在四川、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等28个省份继续就读,2008年秋季学期,教育部和财政部共下达免学费资金1.93亿元。在浙江,3000名来自四川灾区的中职学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心援助。精心编设班级、专门安排师资、及时发放补贴,在转移就读的中职学校里,灾区学生重新燃起了对明天的希望。

  义务教育阶段1.6亿名城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背个书包,我就可以报到了”

  ■本报记者 高伟山 刘华蓉

  小学三年级以前,湖南省长沙市东风小学的刘洋每学期要交300多元学杂费。虽然这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但对于父亲患病、母亲做家政服务员的刘洋一家,却曾是心病。而2008年的9月,一个值得记住的时间,全国2800万名城市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小刘洋高兴地说:“只要背个书包,我就可以到学校报到了。”至此,全国义务教育阶段1.6亿名城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长沙市在2007年就开始试点城市义务教育免费,刘洋所在的芙蓉区在2008年还实现了“零收费”。“今年连校服、饮水、教材都免费了。”刘洋扳着手指头,一边数,一边开心地笑。同时,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及了2.59万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至此,我国真正实现了城乡学生免费义务教育

  早在2007年,中央财政就安排181亿元资金,免除了全国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随着近年来“两免一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和深化,农村孩子再也不用为不能继续上学而担忧了。

  家住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的陆秋燕就从中尝到了甜头。小学二年级以前,她和上初中的哥哥每学期的学杂费加起来近400元,再加上两人的教材费,这笔费用让这个世居山村、荒年时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感到非常吃力。

  “两免一补”等政策实施后,秋燕兄妹俩上学再也不用花钱了,2008年春季学期时,住宿在学校的哥哥还拿到了375元的生活补助费。兄妹俩非常高兴:“我们要好好学习,还要考上大学。”

  为了确保高中阶段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12月,中央财政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亿元资金,资助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及30万名学生,每人每学年1000元。这是我国首次资助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普通高中阶段助学政策方面的空白。

  去年,中央财政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资助中西部经济困难高中生;同时,重点资助地震重灾区的普通高中生,对于生源地为51个地震重灾县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彩票公益金中补助生活费,每生一学年1000元,一学年安排2.27亿元。中央财政还对接收生源地为四川、陕西、甘肃等省51个地震重灾县的普通高中学校,按照一学年每生900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补助资金,并对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资金1.02亿元。

  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来自国家财政强有力的保障和资助,正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沐浴着温暖,留在了校园。

  公共财政的阳光洒满校园 

  ■翟帆

  2008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无疑是温暖的一年。这一年,公共财政的阳光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照耀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角落,贫困阴霾一扫而光。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等。而2008年,这项工作以趋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空前的力度向前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年,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最大的一年。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400万名高校学生,这3组数字的震撼力无疑是巨大的,从不断扩大的受助学生比例中,人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所作的努力。

  这一年,是公共财政对资助工作投入最多的一年。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大资助工作投入,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是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大举措。一年500亿元的资助投入,不仅突出了政府在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主要依靠学校减免、依靠社会捐助的局面。从中,人们可以清晰地领悟到党和政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治主张,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这一年,也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趋于完善的一年。义务教育免费还原了义务教育的本来面目,使每个孩子都平等地享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中职助学金砍去了职校的门槛,让农家子弟升学打工出路更宽;新的“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贫困学生再也不用望大学门而兴叹。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从制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题,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保证了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贫困生资助工作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和谐与温暖。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高校一律要先为其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资助。

  □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340多万人,平均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奖励资助约52万人,奖励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5万人,每人每年8000元。

  □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限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贴息。 

  2008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9月1日,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多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

  □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达527亿元。

  □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150元和250元。

  □向所有农村孩子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和初中生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90元和140元。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安排了专项资金40.1亿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