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订单》(《人民文学》2008年第4期),王十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家小小制衣厂濒临倒闭,而“9·11”事件后的美国正急需一批星条旗,这份“国家订单”给这家小厂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老板与打工者,这样的组合会立即引导读者去想一个熟悉的话题——“底层”,还会连缀起几个相关的词:“不公”、“正义”、“悲情”、“愤怒”等。然而,小说并没有往这个熟悉的方向发展。小老板当年也是吃尽辛苦的打工者,对工人不坏;工人在为养家糊口而盘算利益的同时也难免会牺牲情义;最值得玩味的是以侠客面目出现为民工维权的律师十分冷硬、势利,将小老板推入深渊却又对工人居高俯视。最后,小老板爬上了高压线铁架,但却似乎既无控诉对象也无控诉权力。很多底层文学的作品有意无意地暴露了“我”和“他们”的隔膜,这往往是创作者的“布道”热情越高,隔膜也就越加彰显。《国家订单》则尽量不落精英的“布道”窠臼,而是感同身受地写来,朴实平淡,又在平视中发现了那么多尴尬和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