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规划纲要》是时代的要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制定《规划纲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自身改革创新和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兵1月8日在新华网“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场访谈中这样表示。当天下午,孙霄兵与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胡延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文曜,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韩清林共同作客新华网,畅谈《规划纲要》这一本世纪第一个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体现国家意志与改革精髓

  “《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它是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它的特点就是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这次叫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要突出改革。”孙霄兵这样评价《规划纲要》的实质内涵。

  与我国以往几次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的制定相比,制定《规划纲要》有着新的特点。在孙霄兵看来,《规划纲要》既要体现出纲要的特征,又要体现出规划的特征,“它要作出很多对于目标、措施的具体安排,要落实下来。在规划当中,应当确定很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不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政策。”孙霄兵说。

  “在谈到未来教育发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目前我国的教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谈发展更容易理解。”范文曜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理解。教育事业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广度前所未有,力度空前,在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以及投资体制改革方面都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教育公平问题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以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有力提升了教育发展水平。

  “虽然近几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多,但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政府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就《规划纲要》中有关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温总理指出,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资金来源要多样化,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怎样使教育资金更加合理使用。”胡延品说,落实总理的要求,要提出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保障国家举办学校经费的稳定来源与增长的措施;要立足国情,提出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使教育资金来源进一步多样化;要提出进一步改革经费分配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措施,把钱管好用好,惠及更多的学生和群众。

  《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是向人民群众求计问策的过程

  “人民群众对制定《规划纲要》会非常关心,一些重要的措施,他们也会积极提出意见。一旦这些措施实施,他们会关注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所以我们要想做好,就一定要关注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孙霄兵看来,从起草的角度讲,制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是一个向人民群众求计问策的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强调这是本届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为此,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自1月7日起至2月底,面向社会各界的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全面展开。

  “《规划纲要》的制定要有很好的立意,要有很好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要贯彻十七大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制定《规划纲要》。”孙霄兵说,《规划纲要》的制定同时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完善、成体系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及科学合理的项目和工程。“《规划纲要》不是一般性的文件,要明确有哪些规划项目,项目里有哪些保障,有哪些投入。我们规划哪些工程,通过这些工程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了,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这个标准既有软件的标准,包括师资、教材、课程,也有硬件的标准,包括校舍、设备、图书,这些都应作为工程项目的内容加以安排。”孙霄兵说,在这一过程中,会吸收来自社会各界的合理建议。

  《规划纲要》关注教育热点与教育难点

  “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部和各级行政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这次制定《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韩清林表示,很多百姓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和教育难点问题,将在《规划纲要》中有所体现,包含在《规划纲要》着力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之中。

  韩清林将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入学问题、教育质量问题和就业问题。“学生能不能入学,国家、地方政府能不能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上学贵不贵,是不是上得起,这是一个突出问题。”韩清林说,在解决学生“入学难、上学贵”问题上,随着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了解决。目前,人们对学前教育入学难和上学贵的问题反映也十分强烈。“《规划纲要》将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划措施。”此外,韩清林说,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等问题上,目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规划纲要》中还要进一步强化这些措施。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普及教育上人们已经不再满足最基本的教育需要,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出现了教育公平问题。整个教育发展形态由规模扩张正在进入质量提高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教育质量问题也是这次《规划纲要》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核心问题。”韩清林坦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都是《规划纲要》涉及的比较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