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线
合肥:市区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均衡发展
■特约通讯员 马家松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发文表彰安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合肥市瑶海区、包河区名列第一、第二位。至此,继2008年庐阳区、蜀山区获得安徽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后,合肥市4个行政区义务教育率先在安徽省全部获得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这也标志着合肥市市区义务教育整体推进呈现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合肥义务教育工作坚持区域均衡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各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步实现市区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第三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四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使义务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为顺利实现“四步走”的战略目标,合肥市教育局以2007年一次性建成投入使用的33所小区配套学校为基础,强化科学管理,“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很快成为推动当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词。结合33所新学校的投入使用,当地重新布局,撤并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低的中小学到新建小区配套学校,优化义务教育中小学布局。对布局调整后仍需保留的薄弱学校,加大改造力度,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设施配备标准,保障薄弱学校与优质资源学校校容校貌的美化与办学水平的高标准相统一,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品位。同时,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下,各区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优劣互助,捆绑发展策略。蜀山区采取品牌移植、联盟共建的办法,多管齐下,发挥该区五十中、琥珀中学、西园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让新建、薄弱学校借助名校成功的管理模式、成熟的管理经验,迅速走上发展正轨。庐阳区确立“将老城区学校雕琢成精品,将北门地区学校打造成新亮点,将乡镇学校建设成规范校”的目标,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品牌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同步考核,逐步建立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和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共建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教育局大力推行教师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校际间师资队伍均衡化。瑶海、蜀山等区分别从知名学校抽调骨干教师、管理干部,调整充实到新建和薄弱学校,保证这些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科配套、质量优良。通过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干部的交流,将名校成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向老城区外辐射,推动薄弱学校依托名校、名师快速成长,有效促进区域内中小学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此外,锻造品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也是当地推动教育均衡的重要做法。合肥市教育局努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办学格局,鼓励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2008年9月在合肥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包河区积极创建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被中央教科所批准为全国首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项目实验单位,这在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是唯一一家。2009年4月中央教科所正式批准包河区的创建工作方案,包河区将用两年时间参与国家教育督导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和模式,为合肥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
池州:五张关爱网 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特约通讯员 查明胜
“妈妈,你和爸爸在深圳那边安心上班,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我可好呢!我一点都不孤单。”9月3日,新学期才开学,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查桥中学初一新生郑详把新书包好封面,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谈心室”,那里有专设的“留守儿童爱心专线”,他兴奋地拨通妈妈的手机说个不停。
这是池州市用“五张网络”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小镜头。据统计,目前,池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达63300余名,占全池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43%。如何做好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池州市教育局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积极推进各方协作,全市相关部门、各农村中小学动真情、下真功、出实招,组建了较为完整的五张关爱网络,即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育引导网络、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以财政、民政部门为主体的济困助学网络和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用爱心照亮童心。
在池州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育引导网络中,各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四知道”和“三个主动”,即知道家长的去向与联系方式、家庭情况、儿童个人情况、儿童周边环境。教师主动和家长、监护人联系,主动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主动参与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活动。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配备心理辅导教师,设立谈心室,及时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池州各基层党组积极创办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已有654个农村党组织设置了关爱留守儿童岗,5079名农村党员干部公开承诺,结对帮扶5042名留守儿童。
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和以财政、民政等部门为主体的济困助学网络也积极为池州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青阳县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中心和各乡镇司法所均成立了“留守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开通了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而财政、民政、计生等部门则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为重点,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向留守儿童倾斜。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等关爱活动。池州市妇联建立了189所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等组成的家长学校,经常举办家教讲座,传授留守儿童家教知识。东至县姜东村的老干部,自愿组成了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轮流到留守儿童中心值班,还捐款5600多元购买儿童读物,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