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女校长”和她的希望小学
这几天正农忙,每天中午有200多名学生在校就餐,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交伙食费。学校没有详细统计,在李灵看来,统计多少人没交钱是没有意义的,“总不能因为不交钱让学生饿肚子”。
“要是有小孩说没吃饱,一定要再做一份。”李灵对食堂师傅说。
孩子愿意在学校吃饭,让李灵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街上有一家生意人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尽管家境相对较好,而且父母也都在家,但孩子还经常赖在学校吃午饭。家长很好
奇,有一天特意跑来看看“学校究竟做了什么好吃的”。
李灵说,你用心对学生,学生就会信任你,把学校当自己的家。
这段时间,李灵从电视上看到“甲流”闹得厉害。她买来十几支温度计和一堆备用药,分发给每个班主任,并叮嘱道:“小孩有病,直接送医院,不管家长来不来。医药费记到学校的账上。”
有些家长把3岁大的孩子都送来了,学校成了他们眼里的托儿所。学前班上还备了不少换洗衣服,其中有捐来的,也有李灵买来的。孩子衣服弄脏了,老师随时给换上干净的。
除了对学生“更好”,李灵有时也通过更直接的方式感恩。
在郑州街头收书的时候,许多送书给她的人都没有留下名字,这让她一直觉得很遗憾。后来,她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只要有人给学校捐款捐物,不管捐多少,她一律记在本子上。
她说,要把本子保管好,可能再过几年孩子们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了,但要给每一批学生都讲讲爱心的故事,让他们都记住,并且变成学习的动力。
李灵经常翻看这个小本子。有空的时候,她会一一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向每一个帮助她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捐助力度大的人,她更愿意登门拜访。
一个叫陈万春的老人一次捐赠2万元。老人家在河南新密,离淮阳有半天的车程。李灵选择一个周末,带上两个学生和一些土特产,坐车跑到新密看望陈万春。
让李灵感动的是,老人的住房条件一般,看上去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但他对自己的情况避而不谈,而是详细询问学校的情况,给李灵出谋划策,最后还对她说:“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步步提高,将来回报社会。”
每收到一笔捐款,李灵都会主动询问捐赠人钱想怎么用。一个在外地打工的人每个月给学校捐200元钱,李灵在电话里和他商议好,用这笔钱批发桶装水,解决孩子们喝水的问题。
后来捐款人给李灵发来一条短信:“你念念不忘别人的恩惠,心中常怀感激之情,足以为人师表、学生楷模。”
李灵说,每一分钱都要记账。等有了新校舍,一定要立一块碑,刻上所有捐助人的名字。一块碑要是不够用,就再立一块。
尽管是民办学校校长,但李灵没有把学校当作“私产”,她说“爱心没有界限”。这学期,她还准备把一部分图书借给其他学校用,“不过,前提是必须保管好。再旧的书我也不能让它丢了”。
4 并不孤单的梦想
“灵儿小时候就想当一名教师。为了这个梦想,她吃了不少苦。”在许湾中学教书的李丙兴说起女儿李灵,语气中既有自豪又有歉疚。
28岁了,该谈婚论嫁了,但是李灵似乎没有考虑这事。父母看她一心扑在学校上,也不忍心催促。
学校“出名”后,很多周边乡镇的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学生一下子增加了100多人,拼拼凑凑的学校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李灵有一个新的梦想——要办一所正规的乡村学校。
现在,这个梦想似乎是不远的现实了——县里给许湾希望小学批了12亩地。尽管建校资金还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李灵已经在一遍遍规划新校园了。
“新学校想建成‘品’字形,在门口设个文化长廊,里面是文化大院,除了标准化教室,还要有图书室、电脑室、音乐教室和学生宿舍。用不完的地,还可以种点菜,让孩子们自己劳动。”她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信心也写在每一位教师的脸上。53岁的范照营第一次找到了做教师的成就感,他有着22年代课经历,2004年被“清退”后,内心极度失落,因为“喜欢这一行”,就来到了许湾希望小学。
范照营既做体育老师,又当食堂师傅,每天在校园里忙个不停。住在城里的孩子一直催他过去“享福”,但他说李灵就像自家的闺女一样,自己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
老教师舍不得离开,新教师希望进来。这学期开学前,周口师范学院一个本科毕业生打电话给李灵,说在电视上看到她的事迹,她和几个同学都很感动,想来许湾希望小学做教师。
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来当教师再好不过,但李灵担心委屈了人家。她在电话里告诉对方,学校条件很差,工资也不高,建议她们先不要决定,过来看看再说。
第二天,这个叫邵慧莲的女孩子就从周口来到许湾,同行的还有两个女同学。李灵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领着她们把校园看了一遍。最后,还是建议她们好好考虑一下。
在许湾希望小学做教师,意味着每个月拿700块钱工资,比在外打工的人赚得还少。不过,邵慧莲和她的同学没有打退堂鼓,回到周口师范学院拿上自己的东西,就直接来学校上班了。
现在,许湾希望小学有15名教师。办公室的墙上工工整整地贴着教师值班表和各人所教的科目,还有各项规章制度。每周五下午,全体教师在一起开例会,大家挨个说班上的学生情况、教学进展以及个人工作感受。
“我们现在有8个年轻人了!”范照营兴奋地宣布他的“发现”。25岁的李中云接过话说:“跟我们在一起,你也是个年轻人啊!”办公室里笑声一片。
例会上,李灵经常向老师们描绘心中的“蓝图”,和大家商讨学校今后的发展。她说,要把学校建成一个温馨的家园,让孩子们都怀着感恩之心在里面学习。“只要有梦想,奔着这个方向一点一点地努力,我们就能成功!”她的话虽然并不华丽,但让老师们热血沸腾。
在老师们心目中,校长已经是一个“名人”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媒体都报道了许湾希望小学,这让他们格外自豪。但李灵从来不多谈媒体报道她的事情。“我不想看那些报道,也不上网。我不在乎别人咋说,只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她经常想起一个记者在采访后对她说的一番话:“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只是一阵风,当别人渐渐淡忘你的时候,你还要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张以瑾摄)
【记者手记】
乡村教育离不开 “本位心态”
从郑州出发,向南数百公里,皆是一马平川。车行两个多小时,来到有“曦皇故里”之称的淮阳县。
行走于河南农村,我常常为中原大地的广袤与厚重而感动。然而,这一次吸引我来的,并不是这一方土地上层叠的历史与文化,而是“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以及她一手创办的许湾希望小学。
如果纯粹从新闻的角度看,我此行是远远滞后了,因为早在5个月前,这个28岁的乡村女子就已走进了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来得也许正是时候。
当“乡村女校长街头收旧书”的新闻以其不可思议性被媒体“热炒”时,我在网络视频上看到了镜头前的李灵:朴实、直率、干练。我相信她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只是无意间被充满好奇的公众和媒体“捕捉”到了。
在眼球经济时代,“暴得大名”往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欢呼和赞誉声,这个朴实的女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变化?我常常这样想,也暗暗担心,原因很简单:教育需要关注,但忌讳热闹和喧嚣。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关于李灵的信息不再更新了。这个时候,经历喧闹的她对乡村教育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做法?我很想知道。
所以,此行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求证。
淮阳虽然历史文化悠久,但至今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历史翻过了千万页,一切繁华与辉煌都经不住岁月的淘漉,留下最真实的,还是补丁般错落在大地上的村庄,以及村庄里更加真实的人和事。
当千万个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孩子留在村庄时,也就把更多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对贫瘠土地上的学校而言,这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一个学校、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有限,但是只要走进乡村世界,你会发现每个为乡村教育坚守的人,其实都撑起了一方蓝天。
置身于简陋但不失温馨的许湾希望小学,听李灵娓娓讲述一路走来的艰难和依然昂扬的梦想,我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在海边的沙滩上不断捡起搁浅的鱼,一条条地放回大海。大人问他,你又不能把鱼儿全部救起来,你这么做谁在乎呀?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我不能救起全部的鱼,但我能救起这一条,这条鱼在乎!”
其实,乡村女校长李灵与小男孩有着共通的精神,即一种本位心态。小男孩的自信和执著,源于他能从鱼儿的立场看待问题;李灵百折不挠地坚持办学,在于她知道教育对乡村孩子意味着什么。
有了这种本位心态,她就能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将所受的恩惠铭记在心,并且不忘回报;即使热闹和喝彩不在的时候,她依然能不骄不躁地经营自己的“希望小学”。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希望,也是一个乡村的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