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中人”精神的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管仁福,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起历任胶南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98年任市教委副主任,2000年担任市职业中专校长,2005年任胶南一中校长。先后荣获胶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编者按:

  由于课改成绩突出,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近几年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级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6人;举行青岛市公开课、示范课40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该校有3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省十佳中学生、2名青岛市十佳中学生;有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均获得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其中2007届的程艳迪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全球华人大专辩论赛获得第一名;2008届毕业生赵登辉、2009届毕业生李姝涵在全市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答谢学校的培养;2008届学生卢柯宏参加青岛市双语大赛,荣获青岛市高中组个人比赛第一名;2009届学生唐松民的《奥运畅想》参加由《青岛早报》举办的“金锚杯”我的2008寒假征文大赛,荣获高中组唯一的特等奖;2009届学生杨硕被推荐参加了青岛奥帆夏令营……

  这些成果的取得,当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优质的素质,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伴随一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计。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十六】

  ■陶继新 管仁福/文

  鼓舞师生奋进的“一中人”精神

  【管仁福】学校管理的实质在于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在于让整个团队都服从于共同的愿景,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有着高尚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价值共同体。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中品牌”这一中心,始终抓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条主线,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来凝聚和引领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陶继新】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异常重要,而且你们的价值追求总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不过,价值观的确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其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才是关键所在。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在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仅从你们师生精神焕发的生命状态,就显见出了这种价值观内化的成果了。

  【管仁福】实现学校和谐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提出“一中人”这一温馨称谓,组织了“一中人”文化内涵大讨论,不断挖掘和丰富“一中人”的内涵,提炼升华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精神。用“一中人”精神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引导教职工把自己真正融入一中这个大集体,做一名合格的“一中人”,齐心协力共同营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一中人”精神逐渐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陶继新】“一中人”精神之所以给人亲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中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晶,是与一中人的思想内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成了一种内化与外化俱在的精神象征,几乎无时不在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志存高远”之所以指向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有一个一中人的“志”在,它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去追索心中那个高远的目标。“海纳百川”呈示了一中人胸怀的博大宽广,也显见了一中人视野的宽阔,甚至可以直指古今中外,大凡可以“拿来”者,都可以“拿来”;但“拿来”虽然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却更是为自己的创造积蓄精神资本。“追求卓越”反映的是一中人具有超越意义的追求,与“敢为人先”紧密相连,有点冒险精神,而又不是盲动,用胆识与气魄,去追求卓越的成就。“用心做事”之中的“心”,让我看到的还有一中人的良知,有了它,就不是外在的逼迫,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脚踏实地”在行上,也有实在真诚意。它不是追求外在的浮夸、虚幻的荣誉,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努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一中人”精神,就成了鼓舞师生向上的一种动力源。

  【管仁福】我们把“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目标和追求,把“教育即是服务”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把师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强化“把第一时间交给师生”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干部理解教职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看主流、少看枝节,鼓励竞争,强调竞合,减轻教职工的心理负担,时刻把教师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教职工的真心,用真情唤起教职工的责任感。

  大力实施“四民工程”,做到“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重点联系1个备课组、10名教职工和10名学习经济困难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长信箱、校园网AM交流平台、校长接待日的作用,拓宽干群、师生交流沟通渠道。

  实施“温暖工程”,倡导教职工要“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意地交往”,注重教师的幸福感受,积极创造温馨、温暖、温情的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合理调度教师班车,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部分教职工两地分居问题。每年免费给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为教师办理大珠山景区免费登山年卡,投资30万元建设教工俱乐部,保证教职工活动场所和时间。每年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

  【陶继新】实施“四民工程”是一个既聚民心又得民心的工程。“知民情”是基础,不然,民心工程就可能步入歧途。而要想真正知民心,学校领导就要深入师生之中,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特别是要知其心灵需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出“合民意”的事来。不过,有的时候,心之所想,与事之所行,还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领导要想真正“合民意”,就要使师生与自己的所想对接。你们的“温暖工程”,就是与师生对接的一个生动写照。他们所要求的,领导几乎全部做到了。如此而为之后,“聚民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民心聚之后,每一个人就都会竭其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成必然之势。

  “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

  【管仁福】成才先做人。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围绕“明德至善,博学大成”校训的内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探索实施了学生“精彩人生”德育系列工程。以“明德、博学、志远”为明确目标和阶段标志,以学生的道德面貌、精神力量、知识技能为重点,提出了各阶段、各年级不同的德育内容,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抓好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陶继新】欣赏你们“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大气、厚重,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话,高中生的生命起程,也应当是“明明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在未来甚至当下出现问题。有了“明明德”,才能抵达人格“至善”的境界。如果再能博学之,就可以成就一番有益于人类的大事情,就会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人生”。

  【管仁福】要想抵达“明德至善”的境界,就要富有爱心与责任心。我们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以“真情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干部和全体班主任深入五类特殊学生的家庭,送上书籍、送去温暖。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连续5年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期末开展“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引领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安心从教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爱发乎心底,行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学生从教师之爱中,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从而对教师产生爱戴甚至是依恋的感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生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责任是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使命是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才,所以,很多优秀教师虽累虽忙依然因责任的存在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支持教师如此工作的不但需要其内在的品格,还需要一定机制的检测与激励。你们所开展的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活动,以及“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无疑对教师更加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是一个促进。一些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正是在这些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师生及其家长甚至是社会的高度认可。当一个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之后,他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而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又会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这样,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群体教师自主要求发展的氛围,从而使爱与责任更加有效地在学生那里产生效用。

  【管仁福】要想“博学大成”,就离不开经典的学习。从2006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读经典,营造和谐书香校园”活动。学校为教职工配发了教育经典图书,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行干部每周行政办公会交流管理随笔、教育叙事制度,建立教师“日读、周写、月总结”、“组内交流、级部汇报、校内展示”学习机制。邀请专家作报告,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评选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刊发校报校刊,为老师们提供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教师走进书报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教育的灵感,撰写心灵的感触,使阅读、写作成为教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教师的智慧不断生成,思想不断提升。这样,他们越来越拥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资本。而当一个人经常与经典为伴之后,还会拂去心里的许多浮躁之气,生成心灵安顿之感。这样,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心态不但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还会对其学习的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管仁福】“博学大成”应当是群体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教师梯度发展机制,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发展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责任和目标,严格把好过程关和结果考核关,通过结对指导,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针对中级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活动。针对高级教师群体,开展“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培养实效,从而引领不同层面的教师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成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