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剂“药方”化解“大班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扩容 学生分流 教师增编 规范招生

  本报讯(记者 易鑫 徐光明)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清晰地传到各个角落。这是记者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一小学看到的情景。校长熊满堂感慨地说:“如今,临川城区小学班级人数大大减少。十一小一年级每个班的学生基本控制在50人以内。换成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临川乡镇人口快速涌入城区,导致城区小学班级普遍超负荷运转。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临川城区中小学平均成班率79人,小学尤为突出,最高的一个班级达到119人,远远超出江西省所定小学班额45人的标准。

  2008年年底,临川区委、区政府深入城区中小学校调研考察后,制定了《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出,对成班率过高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分流。

  今秋开学,临川一小分流了800余名学生。临川一小校长全彩晖告诉记者:“学校共有42个班,原本有3900多名学生,开学分流出800余名学生后,平均每个班减少了20名学生,成班率从96人降到76人,老师普遍反映压力减小很多。”成班率较高的临川二小、临川五小的情况也是如此。

  分流的学生去向何方?在临川七小、临川十一小等学校,记者看到了这些孩子的身影。临川七小、临川十一小是方案规划新建的两所小学,其中,十一小已经完工并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第一批招生950人;七小将在明年秋季开学竣工,但今年已在新校址毗邻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始办学,第一批招生1000余人。

  此外,对于周边无其他教学资源,而成班额问题不是特别突出的学校,《方案》要求均衡编班。如果学校个别年级学生较多,则要求增加教学班,如临川九小要求腾出一间办公室改为教室,帮一年级新生增加一个教学班。

  加快学校建设是临川化解“大班额”的又一有力手段。在临川区副区长陈菊莲的脑海里,城区学校建设的蓝图正在全面铺开。“四扩二建一改一整合”,城区8所学校已破土动工,每个学校的建设工作都由教育局或区领导直接担当项目负责人。

  按照规划,扩建一小等4所学校,新建七小等两所学校。“一改”是将抚州市技工学校改为一所小学,帮助周边大量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资金由市政府划拨。“一整合”是为三中建新校区,把三中老校区的教室腾给毗邻的临川十小,使两校都有充足的教学空间。

  “除去用地资金,‘四扩二建一改一整合’总投入近5000万元,新增小学教室138间,初中教室34间,到明年年底基本可以完工交付使用。到那时,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可基本消除。”陈菊莲说,“区政府为这次整体规划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加上今年年底新增的两个新建学校项目,投入资金将达到1.2亿元,而我们区的财政收入还不到3个亿。”

  建好了新学校,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区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先是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批经验丰富的校长和优秀教师到这两所学校任职任教。今秋开学前,区政府又下发了向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聘和向农村小学公开选调教师的通知。熊满堂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城区学校推荐来的老师、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村选调的老师各占三分之一,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

  对于成班率过高的学校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控制招生。以前,每到快要开学的时候,全彩晖就想躲起来。而今年开学时,全彩晖有了“尚方宝剑”。按临川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有关规定,外地借读生、转学生由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到成班率较低的学校就读。为了强化招生工作的管理,从今年开始,所有符合就读条件的一年级新生不再由学校发录取通知书,而是到区教育局登记后领取入学通知书。“今年开学,我们一年级的成班率终于控制到了60人。”全彩晖说。

  与此同时,区政府和教育局对违规学校加大了督查和处罚力度。10月中旬,临川区教育局组织4个工作组,对城区中小学办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督查,对个别擅自接纳转学学生的学校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一年过去了,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整体成效比较明显。”临川区教育局局长龚国平说,“与去年相比,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平均班额从86人减少到50人,小学其他年级通过分流,从82人减少到70人。”

  抚州市

  临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