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出自己的生命形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二年,五龙口实小珠心算教学的探索在“普九”检查时浮出水面。当年6月,《小学数学珠心算》课题被济源市教科所批准为“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1年,学校又被认定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而后又申请立项了省级课题《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如何让珠心算走出“第二课堂”,真正融入数学课,成为数学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据杨烈全校长介绍,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确立后,学校教科研经费投入超过20万元。组织教师走出去,聘请专家进校来,使老师们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2001年,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理事、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郭启庶来学校的一次讲学,给老师们带来了“优因数学”的概念,也为老师们打开了“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的思路。

  2002年秋季开学,学校在一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试用郭教授编写的这套教材,之后每年都要在一年级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每到假期,学校的数学老师就要到郑州参加郭启庶教授的集中培训;郭教授也成了学校的常客,经常与老师们交流实验情况和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

  2004年8月,省级课题《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研究》顺利结题;2005年3月,学校因“优因数学”的探索荣获济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1997年到今天,学校从一开始的8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发展到20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生源辐射沁阳、孟州、博爱等周边县市,波及山西晋城。每到招生季,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杨烈全校长有时甚至不得不关掉手机。从为招不上生发愁到因名气太大而躲避,杨校长的经历可谓苦乐两重天。

  “煲”出来的经验

  从最朴素的原点出发寻找作文教学真谛

  赵春战老师的宿舍紧临教室,晚上学生找他,不必喊报告,推门便进。他发现什么有意思的景、物、事,也招呼学生一起观察,然后不动声色地邀约他们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清晨,他总是起得很早,先去岭上散半个小时步,回来就坐在讲台桌前,摊开一张报纸,学生陆续进来,看老师在安静读报,便也不声不响地掏出书本。

  赵春战是轵城王庄学校的语文老师,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因在作文教学上的不懈探索,赢得了“济源本土名师”的称号,今年教师节,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56岁的赵春战身板笔直,头发灰白,说话慢条斯理。这种和缓,同时体现在他的教学风格和教研风格中。在3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里,他用这种和缓的姿态积蓄着一种细水长流的力量。有人说,他的经验更像用爱心、耐心、恒心煲出的味道醇厚的老汤。

  1996年,一直教初中的赵春战调到王庄学校,他发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对语文的兴趣,可以追溯到赵老师的高中时代:“同学有本‘四角号码’词典,闲来没事我就把里边的常用词语认认真真地抄下来。”他说话的语气淡淡的,但他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投入的感情却是浓浓的。他决心在实践中找到破解“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办法。

  “实施新课改后,我更放开了手脚去走自己要走的路。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现在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赵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学》用A4纸打印了近40页,整整齐齐地装订后,还用浆糊一丝不苟地粘了封面和封底。2009年5月,他曾带着这本讲义给济源市小学语文教师作讲座,为该市小学作文教改烧了一把火。

  由作文难写催生出的作文书市场颇为热闹,“快速作文”、“轻松作文”……出版商打着各种招牌吸引渴望走出作文困境的孩子。赵老师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即使因作文教学的探索有了点名气,他仍像原来一样,踏踏实实地教学生“关注生活,着眼小事”,在语文课上“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在作文课上帮助学生“条理思想,拓宽思路”,作文课后,带领学生“互批互改,合作交流”。赵老师总结的经验像他本人一样,随和质朴,没有什么炫目的概念和花哨的噱头,都是一些平白朴素的道理,细细品读,却由不得你不点头叹服。

  在赵老师所带班级的教室后边,摆放着一排排图文并茂的“手工书”:《七彩童年》、《养蚕日记》、《十月赏菊》、《家乡秋色》……这些由学生自己抄写配画的“作品集”有的是赵老师在各种突发情境中引导学生写“随即小练笔”、“兴趣作文”的成果,有的是依据不同时机,对个别学生“约稿”写成的文章结集。“这些手工书对大人来说可能没什么意义,对小学生作用可就大了。”赵老师总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有一天饭后,我在操场边发现,柏油地面的篮球场一角竟生长着一丛野草,原来人工铺就的沥青地面不太平整,就这么一个小坑,刮风下雨积存了点泥土,小草居然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四周灰黑的一片反衬出这丛小草更加翠绿。于是,我就近叫过几个学生,让他们观察小草生长的环境,进而与他们交谈,启发他们分析思考:小草为什么能在这里生长?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小草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几个同学认真观察后,低声议论,各抒己见。”每一次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的情景都藏在赵老师的记忆里,“寒冬,校园里的腊梅花开了,我让学生观察、欣赏、品味梅花,说梅花的形态,议梅花的特点,赞梅花的品格。在无拘无束的闲谈中,学生得到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文之道。”

  春分过后,桑树枝头发出嫩芽,几个学生带来精心保管了一年的蚕纸,各自给自己要好的同学分一小片。他们用棉絮把蚕子包好,或装在贴身的衣袋里,或塞在毛衣袖筒中,一天、两天……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中蚕子由黒变灰,由灰变白,终于,幼蚕孵化出来了!听赵老师讲学生养蚕的故事,讲学生怎样在生活中发现、观察、认识世界,并最终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便觉得这样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孩子们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

  赵老师是引领者,也是参与者,他认为,不必把老师的身份看得太特殊,其实自己也是学生。“从发现学生养蚕起,我就参与其中,和学生同享养蚕的乐趣,共担养蚕的忧愁,讲解养蚕的知识。”他还很讲策略,“只字不提写作文的事,以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过后再写,学生忘掉了该忘的,记住了该记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达。”

  解决了“没的写”的问题,提高表达能力便成为当务之急。赵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他特别强调用好教材,巧妙挖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他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无时无刻不渗透作文知识和作文技法的传递,无时无刻不着力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习作热情的提高,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赵老师的教学探索带动了整个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王庄学校这所普通农村小学逐步形成特色,发展渐入佳境。

  底层突破  激活细胞

  ——访济源市教体局局长吕振杰

  ■通讯员 刘栋军 本报记者 王珺  

  目标、理念、路径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三要素。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以城乡一体化为依托,以创建全国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底层突破,激活细胞”为理念,使城乡教育在一体化的旗帜下向均衡发展的目标阔步迈进。

  记者:一个区域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目标的科学选择,济源市是如何确立战略目标的?

  吕振杰:没有目标就没有发展,没有高位的目标,发展就没有活力。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济源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教育强市为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济源城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济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创建全国教育强市,那么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理念支撑是什么?

  吕振杰:“底层突破,激活细胞”的理念实践,是哲学力量支撑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总结。区域教育要想实现均衡发展,就必须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教育发展的第一线,延伸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环节。教育发展,关键在基层,落实在基础,只有把基层的发展欲望激发出来,教育的细胞才能被激活,发展才能充满活力。2006年,我们开通了济源教育博客网,采取继续教育学时与案例、论文、教育随笔及实名点评挂钩的形式,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放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

  记者:明晰了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之后,济源选择了什么样的路径来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吕振杰:教育是社会各种要素高度聚集的领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源泉。作为河南省年轻的省辖市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济源市以创建教育强镇(街道)为支撑,以“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为内涵,以职教攻坚工程为辅翼,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做深、做细、做透、做实,实现了发展路径的最佳选择。思礼镇在往年投入1000余万元加强中小学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以奖代补的形式投资20余万元,为教师购买了130余台笔记本电脑,投资60万元为32个中小学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年底前该镇还将投资40万元购置120台学生用电脑。承留、沁园、济水、北海、邵原等镇(街道)也不甘示弱,在不同的突破口上积极推进,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记者:济源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又是怎样促进教育发展的?

  吕振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点。让教育坐上头把交椅是济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小学向人口聚集村集中、初中向镇区集中,高中向市区集中”的原则,以城乡教育结构调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2009年以来,济源市市级财政计划投入近6亿元,推进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的实施,投资8000万元的新建沁源中学已建成使用,实训基地大楼建设,扩建东高庄小学、宋庄小学,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正在全面推进。

  记者:在济源的中小学采访,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乡村学校,老师们都以一种令人感动的热情投身于教改实践。这种动力也许就来自于“底层突破,激活细胞”的理念。

  吕振杰:是的,基层学校这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教改实践同时也给济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