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4名幼儿园园长认为——

  要发现教材乱象背后的问题

  11月13日,本报基础教育周刊幼儿教育版刊发“幼儿教材禁令引发轩然大波”之后,在全国幼教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天,记者到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首届全国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和64名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园长座谈。园长们争相发言,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安徽省禁止幼儿使用教材引发的话题及教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多数园长赞同安徽省的新办法,他们认为,这是一项负责任的举措,是有为的表现,应该予以支持。幼教教材市场的混乱现象是该治理一番了。

  有园长认为,安徽省禁止幼儿使用教材的做法,为幼儿园办园指明了方向,今后也再不必为是否开设小学课而为难了。幼儿园为幼儿订购教材,教学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其中家长的需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把幼儿园是不是教幼儿写字、读拼音、计算加减法当作衡量其办园水平的重要标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不得不加大小学教育的内容,把原有的游戏、音乐、舞蹈等环节全都变为小学知识训练课,甚至每天都布置小学内容的作业。这些幼儿园的做法,让坚持活动教育的幼儿园非常被动,经常被家长质问,为什么不开设同样的课程。

  有园长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依托于教师的自制教具、情境创造,从而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构建自己的学习经验,而教材并不是必须的。但由于利益的原因,一些地方教育局、教研员会推荐很多幼儿教材,虽然不是强制购买,但买不买肯定关系到幼儿园每年的评估及教师的评级。而禁教材之后,终于可以剪掉一条埋藏在幼儿园的利益链。

  “除了简单禁止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自江苏省的一位园长认为,幼儿园完全没有必要使用统一的教材,应该鼓励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研发教材。他们自己研发的园本教材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也有园长不赞同安徽的做法,认为在语言阅读等领域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读本,这种情况下,教材不能一禁了之。因此,对于幼儿教材的管理,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幼儿教材选用评价体系,指导区域内的幼儿园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教材。

  讨论中,园长们都认为,教材乱象只是表面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应该值得研究和关注。(张婷)

“禁令”的帮助有多大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颁布了幼儿教材“禁令”,政策一出,引发了边界已经远远超出“禁令”的全国大讨论。且不论政策的效果如何,单就其引发的讨论就值得对决策者表示尊敬。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在该不该禁或者该禁什么的问题上要面对社会各界的追问。有国际国内的幼教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发展的教材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能否说服学术界进而说服家长,关系到这项政策能否持续深入推进。其次,就当前的幼儿师资队伍而言,幼儿园是否已经对无材料教学作好了准备?再其次,这一政策很有可能催生幼儿培训市场,变相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逐步导致政策失灵。不难预料,伴随“禁令”而来的很可能是幼儿培训市场的繁荣。很多专家提倡的幼小衔接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小学化,家长对独生子女所寄予的厚望以及小学入学测试的高标准很难封堵小学化幼儿教育,幼儿园不能获得的教育可以从幼儿培训市场获得。

  因此,笔者以为,政府除了适时出台一些保证方向和纠偏矫正的政策措施以外,更应该重点关注和做好以下几件事情: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制度。遴选优秀幼儿教材的有效机制是建立由政府评审推荐、专家集体实名推荐、专家个人实名推荐、社会组织和机构实名推荐的多维推荐机制,并在引入公众监督的前提下,实施对推荐单位和个人的问责制度。把教材的遴选置于公平竞争的市场框架之中,压缩不正当交易的空间。从理论和政策上明确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小学教育不应成为幼儿教育的参照物。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如何“幼小衔接”的问题。

  (清华大学 石邦宏)

上一篇: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下一篇:【每日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