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诗歌被拒高考作文令人忧

  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诗歌颁奖大会上,省文联主席顾浩尖锐批评江苏高考作文排斥诗歌,认为是对诗歌的歧视和摧残,他的观点在教育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诗歌被拒高考作文并非江苏特色,是不少省份的普遍做法。业内说法是,诗歌融入强烈的个人色彩,评价标准难定,阅卷比较困难。

  窃以为,顾浩主席批评高考指挥棒对诗歌的摧残切中时弊。诗歌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催人立志和奋进,培养道德和审美素养,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的文学形式,无论在中国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中,都堪称瑰宝。唐诗宋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身居重要地位,而且享誉世界文坛。但由于高考不考诗歌,如今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几乎不涉及诗歌,更无写诗的作业,诗歌只是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及自娱自乐。诗歌不登课堂,长此以往,这一文学瑰宝很可能出现断层,令人堪忧。(尹卫国)

  “李白故里”让传统文化很受伤

  近日在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两地上演了一场“李白故里”争夺战。“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今年8月中旬开始,湖北安陆的这则城市宣传片频频在央视播出,引起了一些江油网民的不满。

  虽然这场涉及“李白故里”的之争的最终结局如何尚不清楚,但却让人们再次认识到名人故里争夺战的危害——争的是利益,受伤的是文化。实际上,所有大搞名人故里之争的地方政府,对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从来都不忌讳。他们争夺名人故里,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非真对那些古代名人有多崇拜、敬仰,而是想通过招商引资或打造旅游城市的方式来发展地方经济。

  近年来,给历史名人安“户口”现象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公祭”活动。祭祀的地方多了,免不了要抢“祖先”,于是出现了河南与甘肃抢“老子”,陕西与河南抢“黄帝”,“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把文化作为发展地方利益的一种手段,可能不仅不利于文化的真正发展繁荣,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未必有好处。(孙瑞灼)

上一篇:呼伦贝尔的诗情     下一篇:“全球首映”空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