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子女教育这道题如何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专家观点】

  王辉耀:为海外人才铺平回归之路

  “只有把人才问题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归人才引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认为,我国目前面临着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企业又无人可用,急于到“海外人才抄底”的矛盾局面,这说明中国过剩的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去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一般性人才,但能够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及核心领域的高端人才却一直短缺。由于企业缺乏满足其竞争需要的高级人才,一旦海外人才降价,“人才抄底”就难免出现。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员约140万,但目前归国者只有39万,回归比例不到三成,博士回归比例不到两成。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一项统计显示,美国大约1/3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国外,这些国外出生具备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印度(14%)。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指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王辉耀在其专著《人才战争》一书中,所引用的一系列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都把人才流失这一问题放到了显著的位置。

  “有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巨大的人才流失并没有影响中国过去的经济腾飞,所以未来也没有必要担心。”王辉耀认为这种看法没有从中国的长远发展考虑。过去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受影响,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需要大量廉价的技术工人。中国目前是“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全球主要是“制造中心”。但这种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出口、高投资、低附加值、低价劳动力付出、低端产业增长为主的“中国制造奇迹模式”是无法长期持续的。我们需要反思:“龙的世纪”中的“中国龙”难道是全球产业链中的“苦力”?中国难道不能在脑力战场上成为主要玩家?发展知识、科技、创意、创新为核心的“人才经济”能继续忽略人才流失吗?

  王辉耀认为,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稳定增长的经济、产业升级的日渐重视,必然会增加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千人计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央日渐重视人才。“这肯定会对我国人才战略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接下来就要调整相关政策,例如可以建立中国移民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顶尖人才入籍中国;完善我国评估、选拔、使用人才的机制与土壤;改革留学政策,扩大招收留学生,普通外国留学生提高学费用以“教育创汇”,为优秀留学生提供奖金和优惠政策以便挽留;放松签证、绿卡、户籍制度等等。只有这些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才能真正解决引进海外人才中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