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阳新农村大学堂一站式培训农民
本报讯(记者 宋全政)43岁的桑庆云,是山东省济阳县孙耿镇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这一年来,她特别开心:每天骑车从家里出发,只用10分钟就到了镇上的“新农村大学堂”。她每天来镇里“上学”,毕业后就把生产工具带回家,在家里当工人,为朗硕电子公司加工二极管,一个月为家里增收1000多元。
桑庆云就读的“新农村大学堂”,是济阳县专门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办的,是“一站式”培训新型农民的综合平台,今年培训农民6.3万人次。农民学到一技之长,就有了新的就业门路。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农村大学堂”最吸引农民的,一是农民学技术不用花一分钱,培训全部免费;二是十分便利,学校设在乡镇上,农民骑车十几分钟就到学校;三是培训结束后还可以帮助联系或安排工作。
在孙耿镇“新农村大学堂”,一名正在参加电气焊培训的农民告诉记者,要学电气焊技术在外面少说也要花上千元,在这里不用自己花一分钱。他说,济阳县成教局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员练习电气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企业无偿提供的,老师也是企业提供的,“新农村大学堂”负责为企业招工并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县职业鉴定小组进行鉴定,为鉴定合格的人员发职业技能证书,全部安置到企业工作。
“党政统筹,成教牵头,部门联动,一体化实施”,济阳县盘活各类培训资源,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在全县各镇(街道)组建“新农村大学堂”。
据济阳县成教局局长杨德超介绍,从2007年起,济阳县成教局主动牵线搭桥,整合劳动、农业、科技、妇联、残联等部门的教育资源,将乡镇成教中心学校改建扩建为“新农村大学堂”,实打实地承担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技培训与推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型农民文化培训、信息交流服务、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等任务,农村各类人群在“新农村大学堂”这个平台上按需就学,以学促用,可以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我家孩子以前打工干体力活,月工资最高也就1200元,经过‘新农村大学堂’培训拿到焊工证后,他在一家钢结构公司当焊工,现在月工资近3000元。”说起“新农村大学堂”,孙耿镇的李大爷翘起了大拇指。
“卖苦力赚小钱,有技能赚大钱,如今已成为济阳县农民的共识。”济阳县副县长王洪忠告诉记者,济阳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0万余人,占济阳县适龄劳动力的42%,在外务工人员的收入占本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1%,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他说,“济阳缝纫工”、“济阳电气工”两个劳务品牌已经很有名气了,“品牌工人”达3万余人,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新农村大学堂”。
“让外出打工者底气十足,让在家者不抛家舍业也能挣到钱。”杨德超说,特别是对那些40岁至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济阳县组织她们参加柳编加工、手提袋加工、绢花制作等用工量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方式灵活的培训,今年就有5000余人通过这种方式不离土不离乡实现增收。
“新农村大学堂”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济南利亚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伴随着“新农村大学堂”建立的一家企业。该企业为“新农村大学堂”提供培训设备和技术指导,“新农村大学堂”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进行生产。企业获得了大量人力资源,也根据“新农村大学堂”的要求,实行适合农民特点的灵活用工制度。
“培养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教他们如何挣钱,更要教他们如何花钱,如何生活,开展各种文化、法制、电脑培训也是‘新农村大学堂’办学的重要内容。”王洪忠说,“新农村大学堂”这个平台对济阳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