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期待新突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种种脱节现象。新时期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需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 王富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有价值的数字图书、期刊、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共享和服务。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和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推动下,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学校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因此,不少意识较为领先的地区和学校开始一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尝试,迈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第一步。据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的统计:到2004年,全国共建立中小学电子阅览室83736个。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室)规程》(简称《新规程》),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新规程》第七条提出:“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共享”。此后,各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据了解,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有将近1000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或通过区域教育城域网实现网上数字图书共享。

  然而,针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需求广、发展快、差距大”的总体趋势,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普及率、应用水平方面都差了很多。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要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缩小差距,满足更广泛的需求,还是要解决以下一系列问题。

  首先,对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的认识仍然是参差不齐,模糊不清。在某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很多学校声称自己已经建立数字图书馆。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巨大误差:有的学校仅仅是使用了纸质图书借阅自动化管理系统,就当作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了;有的学校则把光盘电子读物误认为是数字图书馆,搞不清数字图书馆和电子读物的区别;有的学校仅仅是自建了一些网络课件、教学素材资源库即以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大功告成;还有的学校则是参与了城域网数字图书馆共享,也认为是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

  其次,没有版权意识,或者识别版权是否合法的能力不足。根据我国2006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传播条例》规定:在网上传播他人的作品必须经权利人同意并支付报酬。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正规电子图书的出版社已经有300多家,但由于具体每本书是否能同时出电子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现阶段,总体上符合版权法规定又适合中小学需要的电子图书每年的出版总量还是比较有限的。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装备领域在进行政府采购的时候,一定要对参与的厂家数字图书授权文件和近几年来有没有因为数字图书版权败诉的官司进行严格把关,否则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某些行业和部门对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的资质证明材料所蒙骗,最后遗留下极大的法律隐患。

  再其次,数字图书馆建设“贪多求大”,“建而不用”。有些学校一谈到数字图书馆,第一反应就是要有5万、10万甚至20万、30万册电子图书。买完之后即不开展应用也不再更新,以为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当前社会的知识更新是非常快的,再庞大的资源库,没有应用、没有更新,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实用价值,成了一堆电子垃圾。这对于经费并不宽裕的教育领域,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是要特别重视的。

  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很多原因:首先“应试教育”下,教学活动对教材以外的资源依赖性还相当小;其次,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的不均衡,也缺乏相应的危机感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再其次是数字图书馆本身目前在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及优质资源建设方面还有诸多不足。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字图书馆对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人员培训、应用服务等,因此,绝不是单纯采购一个数据库产品,而是与纸质图书馆建设一样,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起点上、从多个方面开展持续的建设、不断地更新。

  最后,从目前的建设模式来看,基本是以“校园网模式”、“城域网模式”为主。这两种模式都是自主运营的内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由于需要对服务器、网络进行管理,对硬件环境、网络环境、技术力量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只能在网内提供服务,网与网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各个数字图书馆往往各自为政,成为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信息孤岛,不可能从应用上形成一种集聚效应、社区效应。

  在内网模式下,广大师生只能在学校的计算机上才可以使用数字图书馆。目前校园网和城域网建设完善的还是少数地区,很多学校都还没有覆盖到。就是这一少部分基础条件不错的学校,生均计算机数量也是有限的。一个学生一周最多能有一个小时使用学校的计算机,而其中90%的时间都是用在课堂上,因此,师生是没有办法利用在校的时间去使用数字图书馆。

  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就是互联互通,随时随地访问。“校园网模式”、“城域网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却无法充分体现互联网的核心优势。广大师生无法真正便捷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基础比较薄弱的村镇学校更是无法得到数字图书馆服务。  

  数字图书馆已经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希望各方重视和行动起来,让数字图书馆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应用为导向,勇于打破条条框框,不断地探索新模式、新技术,让数字图书馆在我们的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编后: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与实际的发展需求存在脱节。本报特邀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撰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期待新突破》对脱节现象深入阐述,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视。与此同时,编者也了解到,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中,许多学校都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很有效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欢迎图书馆和教育领域专家、学校团体、教师及社会有识之士针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提出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e_jyb@sina.com

  联系电话: (010)6225772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