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陕西省商洛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百全

  “两基”攻坚任务完成之后,商洛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告别了短缺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从外部看,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和条件,从内部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系列教育变革向纵深推进,教育发展当中的矛盾和冲突仍然不断产生。而我认为,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实质是新旧教育文化的冲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发展应成为必然选择。

  正是在这种形势的迫使下,我们2008年启动了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今年又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年。从实践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成效明显。一是各类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走进学校,可以发现,校园越来越美了,用花园式学校、现代化学校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不少校园成了当地新的人文景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发生显著变化。由经验型管理、粗放管理逐步向追求科学管理、精致管理转变。三是育人理念发生质的变化。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共同认可和追求的目标。四是师生的精神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五是学校的课程结构文化传承趋于优化。不少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自然、人文特点自编校本教材,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报、校刊等等,使学校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阔。六是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七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高中教育质量连续两年位居陕西省前列。

  但是,几个不足不能忽视。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原动力不够。不少学校走进去一看,房子很漂亮,设施很现代,但从校长、老师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非常的平淡,这说明校园文化在这些学校还只是一种被动的硬件包装形式,而不是精神与物质的主动统一。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还缺少必要的氛围环境和组织引领,助动力也不够。主要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还不及时、不深入、不系统、不成熟。对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指导、调研、交流等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制和机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引导同样缺少规模和层次。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引起重视了,研究透彻了,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进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期。

  当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的共识。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将不失时机地把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逐步实现由建设校园文化向建设学校文化转变。2010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学校文化建设,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雅的文化殿堂、优越的学习场所,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一是继续深化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办学水平既体现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上,更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声誉上。二是以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和谐班子、文明校园。三是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努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四是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首先要保证开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其次要结合本地实际,开设形式灵活多样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五是继续抓好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以县区为主,区域推进。首先,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关键在校长。校长要把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发挥好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者、引领者和践行者的作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抓好落实。其次,要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载体。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逐步创建和形成本地、本学校的学校文化活动品牌。再其次,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辖区内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把建设校园文化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双高普九”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校制定规划,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搭建平台,促使各类学校相互学习。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