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刘宪,女,中共党员,济南市市中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具有丰富的基层教育工作经验。她始终把追求完美和卓越作为自己的目标,“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形成了认真执著、敢打敢拼、永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睿智理性、严谨精细、富有人文的管理风格。她长于思考,善于从大视野看教育,确立了“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市中优质教育,为孩子未来奠基”的市中区教育理念,带领班子成员不断创新思路和机制,始终践行“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理想,实现了市中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全省教育援藏援疆先进个人”、“全省青少年科普先进工作者”、“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济南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编者按:泉城济南,人杰地灵。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济南,感受了济南人的淳朴、善良与热情。济南市市中区,位于城区中南部,是济南政治、金融和商贸中心。作为市中区的特色品牌,市中区教育秉承“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市中优质教育,为孩子未来奠基”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并实施了教师发展工程、学区九年一贯制改革、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和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城乡中小学旧貌换新颜,教师素质普遍提高,师生精神状态昂扬向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2005年和2008年,市中区教育局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同时还拥有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山东省首批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100多项全国、省、市级荣誉。这些荣誉称号都集中在一个区级教育部门,不能不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2009年12月上旬,陶继新先生与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宪通过QQ就教育本质思考、教育局长的角色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深入分析探究了市中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系列之二】
■陶继新 刘 宪/文
叩问教育的真谛
【陶继新】作为教育局长和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您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刘 宪】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7年了,在这段漫长而充实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在探索与追问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按照《说文解字》的释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包含着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过程,最后达成教育者所设想的目的,其社会功能比较明显。而在西方,“教育”一词大都含有“用引导的方法,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的意思,更多地反映出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时光荏苒,随着教育生涯的逐步延伸,我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实践中逐渐清晰起来。
【陶继新】《说文解字》对于教育的诠释与西方不尽相同,这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修身做人,而西方则更多关注能力与心智的培养。在我看,理想的教育是从孔子等儒家先师那里汲取修身之道,又从西方“拿来”创新之术,加之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造就出适应于现代社会需求的一代新人。
【刘 宪】按照我个人的体会,教育可以从微观(个体发展)、中观(集体发展)、宏观(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加以认识。
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是人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播文化、唤醒爱心、引导发展的社会活动。
从中观角度看: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好的教育会使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实现幸福成长。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明天的社会准备人才的社会活动。
无论从哪一个维度考虑,教育的基本特点都是育人。我认为教育必须把人的发展放到突出的地位上,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仅是当前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陶继新】您说得好,“教育的基本特点都是育人。”育人离不开教师,可是,如果离开教师学生就一无所能,就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自我成长的正确轨道。更重要的是,这种成长不但是自主的,还应当是快乐的,高效的。
【刘 宪】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口等诸多因素都在客观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反之,教育也对上述因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说历史与文明承载着昨天,经济与科技决定着今天,那么决定未来的最核心要素,我认为就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决定未来,教育是人类最了不起的事业!
【陶继新】其实,不但未来,过去与现在的辉煌都与教育休戚相关。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也一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分子”,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中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没有这个优先,就不会有中国长足的发展,更没有您所说的“决定未来的事业”。
点亮育人的灯塔
【刘 宪】我是一个生性要强的人,回顾多年的教育历程,我的教育角色是丰富多彩的。无论在基层做老师、做主任、还是到教育局做局长,我始终用心在“品”教育,感觉教育工作真是有滋有味!随着职务的变换,直至有一天成为局长、党委书记,我突然感到自己置身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的第一负责人,一种责任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种质的变化悄然而成,这种质变根源于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追问:“教育局长”究竟是什么?
我心目中的教育局长,不仅是一个引领一方教育和谐发展的人,更是一个能为校长、教师、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负责的人。教育局长应该带领自己的团队,使区域内的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幸福工作、快乐学习、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使命,它时刻激励着我每一天、每一秒都不该有丝毫的懈怠,全心全意去履行一个教育局长的职责!
【陶继新】“品教育”说得好。用心做教育,是责任使然;感到从事教育工作“有滋有味”,说明您从心里爱上了教育,舍之不可,甚至有了审美的感觉。您对教育局长的定位之一是发展校长与教师,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发展自己。因为您的发展,才促使校长与教师更好地发展,这便形成了一种共赢的态势。其实,这几年与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已充分感受到了您生命的发展,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觉得,您的角色变了,可您对教育的挚爱却从来没有变。这也就是领导之所以委以重任、老师们对您高度认可的内在原因。
【刘 宪】您过奖了。市中教育经过几任领导班子的努力,已经成为示范一地、影响四方的区域教育品牌。作为局长,我更加感到“高处不胜寒”,经常追问自己:一个好的教育局长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既要善于宏观定位,又要善于微观抓实。宏观定位就是要准确把握区域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把培养目标放到整个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必须关注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市中区是济南市的政治、金融和商务中心,这使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有世界视野、中国精神的创新人才。所谓世界视野就是要办开放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所谓中国精神就是要办民族的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不失去中国的根、中国的魂。而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把握未来全球发展的制高点。
【陶继新】确立这一教育目标,既基于市中区的现状,又源于您心里的一个梦想。在成绩面前,您可以不冒风险地“守业”,但您却“高处不胜寒”,在思考如何超越,这基于您“好强”的性格,更多的是责任使然,因为您希望市中教育能够“更上层楼”,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同时您又没有因此而忘记了民族的东西。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系所在。没有了这个根系,面对绚丽多彩的世界就会眼花缭乱,甚至失去方向。
【刘 宪】微观抓实,就是要抓住育人的根本,以具体措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主要抓了“两个有效”,以筑牢两个根基,即以“有效德育”和“有效课堂”筑牢学生品德和知识、能力的根基。“有效德育”是指提高学校德育的内在效果、外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德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筑牢学生品德的根基。我们一方面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德育队伍,另一方面着力丰富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研发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创设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方位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我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作用”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全省推广的素质教育经验。“有效课堂”是指提高教与学的双有效,筑牢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根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在课堂,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广泛开展课堂观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措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大面积提高了教育质量。
【陶继新】“两个有效”是你们在实践中得出的有效手段,是基于传承的创新。德育要想有效,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丰富德育的实践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都被证明是必行的有效之举。“教好教会”与“学好学会”是生成有效课堂必需的逻辑链条。我还发现你们的一些教师还“会教”,几乎濒临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边缘;学生还“会学”,积极自主地学会了很多东西。有效课堂还需要有效情感。当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时候,学习的灵感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有效课堂的情感场,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和谐共同体,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都步入到了近乎忘我的“游于艺”的审美状态。
为孩子奠基未来
【刘 宪】和育人目标相配套,我们确定了“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市中优质教育、为孩子未来奠基”的区域教育理念。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2000年济南区划调整,两个农村乡镇移交我区,局党委班子用一个月时间转遍了所有的农村学校,现状令人吃惊,一所镇中学的实验室甚至没有一件仪器,各种实验学生要靠背,城乡孩子根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令我们很心痛。因此,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一直在加大投入,对农村校舍、教学设施进行提升,努力缩小城乡间差距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今所有农村学校已实现楼房化,农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学生人机比8∶1,教育现代化装备与市区学校等同,实现了网上办公、教研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教育示范区标准。在提升硬件的同时,通过对口帮扶、支教支校、外派学习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建立起教育教学双向交流、干部教师交叉互动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此外,针对近些年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全市最早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实行“随来随建、随走随迁”的灵活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并全部免收借读费。还有一个现象,市中区名校多,是择校的“重灾区”,作为局长,我体会到的不是高兴而是一份沉重。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好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陶继新】我在想,教育局领导首先需要的是良知,有了良知,才会有“吃惊”与“心痛”,才会特别关注农村及薄弱学校的教育。我特别欣赏大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有了良知,才会有与良知相一致的行动。所以,要想走向均衡教育,局长的心里首先要有一个均衡意识,要有弱势群体情怀。你们的措施让我感受到了流淌在您心里的那份化解不开的良知情结,不但使农村学校在很多方面可以与城里学校平分秋色,而且还使老师有了一个心理上的公平感。而这,却是比单纯的优质设施资源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是必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