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测谎:救赎还是悲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高科技防抄袭软件已在我国不少高校应用推广,与大学里的各类“文抄公”较量,如今“战线”延长,又将在自主招生第一线大展拳脚。“学术测谎”越“繁荣”,越显学术失范的泛滥。

  更令人担忧的是,针对高校推出学术论文防抄袭软件,网上立刻有不少学生讨论出对策:“不要用整段,间隔性抄抄”、“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一下”、“实在不行就找枪手,500元就能搞定……”

  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培育年轻人学术道德素养,再高精尖的武器也拦不住“复制”、“粘贴”键,只会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循环,令心态浮躁、不讲诚信之风愈演愈烈。在这种氛围里培养出的学生,不管在研究深造还是毕业工作后,都很难成为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更甭论创新精神了。

  培养学术道德素养,要堵更要疏,要正本清源。从小培养孩子诚信意识,中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到了大学更加注重规范养成。同时,学校应该强化学术行为的制度约束,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或许,这才是学术研究真正的救赎。

  近日从复旦大学传出消息:该校“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首次启用防抄袭软件,所有入围决赛的作品将与网上公开出版物中的文章进行比对,提交评审教师参考。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