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明:在阅读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获奖感言
日月在书中穿梭而过,留下无数的梦幻与光影。十多年来,我在书构筑的世界中,优游俯仰,载欣载奔,且思且吟且行。在我的血脉深处深烙下象形文字的纹理;在灵魂的游历中,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参与了我的生活、我的生命。阅读是成长之根,生命之源,灵魂之寓——梦的建基甚至于生命意义的建基很多时候就维系于此。我如同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断地播撒着读书的“精神与种子”。从教育名著之旅到读书会;从个人研修到师生共读;从率性而读到生命的灵性;从读书到读“人”、读“心”……无数次想起一个个心灵被阅读照亮的瞬间,我就会心不由己地奔赴这种神圣、智慧、欣悦的感召。一路的行走,带着书的气息前进也带着梦的气息,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我们不断地寻求更多的同路人。书在,便有梦在;书在,便有精彩在:通过阅读的路,我们建立了另一种“空间诗学”,既找到生命的故乡,又探触着无限的想象。“寸心本不大,容得许多书”,书连贯着生命的精、气、神、韵、趣、味。用我们小小的心来传递更多的书声、书香、书魂,让更多的人与书为友,体悟到书的丰富、澄澈、芬芳、欢乐和永恒。
■推荐理由
2001年,福建省仙游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阮庄小学的教师林高明与几个对教育教学感兴趣的同事开始了教育名著阅读之路。2004年夏天,在一次的朋友聚会聊天中,他们成立了“萤火虫读书会”,从这一年开始,正式确立了教育阅读、教育研究及教育写作的共同生活方向。这一团队的教师在“共享阅读、共享教育”中逐渐成长。读书团队由小到大融入并参与了“1加1读书俱乐部”等读书团队活动。
在多年的阅读及思考中,林高明形成了“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以书为用、以书为我”的读书思想与策略。强调用阅读来提升教师的精神生活,用阅读为学生一生的生命奠基。
林高明觉得,阅读就是要唤醒人的感觉与思考,通过改变思想来改变自我,改变现实。他把“教书”与“读书”亲密无间地融会贯通起来。他认为,读书就是为了点燃思维,如果一味地死读书,就可能造成思想的堵塞、智慧的短路、生命灵性的萎缩。智力上的消化不良,比生理上的消化不良其后果更为严重。由课及书、由书及课的联想与连通,架设了一条有效反思的桥梁。当将教育阅读投诸课堂教学时,每一次的课堂评议,于参与者而言,就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学习。
■读书故事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如饮食喝水般离不开书。也许,是我那故去的爷爷在我童年时培养了我的读书习惯。爷爷目不识丁,他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煮饭并且将我叫醒。于是,我就拿出书咿咿呀呀、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在灶火的跳跃中,爷爷皱纹纵横的脸上充满了慈祥和安宁。他竖起已经有点背的耳朵努力地听着。在爷爷深情而满足的目光中,我一读就是七八年。这期间读的书从童谣儿歌长大为现代散文再老熟为古典诗词……如果说,我至今对语文还葆有这番痴迷与热爱,那么,毫无疑问,这很大一部分是我朴实的农民爷爷给我留下的。我一路磕磕碰碰,然后懵懵懂懂地上了师范学校。那个学校的图书馆成了我淘金的富矿——像漂流的鲁滨孙终于上了个孤岛。常常是两个馒头一碗开水,木架床上打坐般的读书伴随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假日。那时候是饥不择食,什么书都读,3年下来居然囫囵吞枣吞了近百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仙游师范毕业后我来到乡村小学。或许自己小小的心早被书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课余时间我的世界里只有书。有过苦闷,有过徘徊,有过厌倦……但拥有书便是我最大的享受。
我艰难地守在阮庄小学时,常常是尖厉的山风夹杂着阵阵尘埃纷纷扬扬洒落,一张破桌子闻风而动,摇摆不定,吱吱作响!尘埃簌簌落下,掩没了唐诗宋词元曲,掩没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杜威……然而,手指微微一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却能从纸页上争先恐后纷纷站立起来。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回心灵的宁静。人们常说读书养心,也是吸山川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在笔墨的濡染中,近墨者“白”,我日益感觉到心灵的清净纯明和精神的澄澈洁白。梁实秋曾在《雅舍菁华》中写道,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在内心的安谧中,我就这样边读边写,且思且行。每天如果不读些什么,不写些什么,我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记录下课堂的得失成败,记挂着学生的喜怒哀乐,思索着教育的悖谬与改进——为职业生涯留下一些深深地印在心中的痕迹。有时往悲悯处想,教育写作是拾掇思想和生命在课堂上燃烧的余烬。不管怎样,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始真正“睁眼看教育”,并且几乎每周都要从自己每天积累的教育教学生活体验中去梳理、求索、打磨,一笔一画地写成一篇篇教育文章,向一些刊物投稿。文章断断续续发表出来了,多少给我艰难的生活与暗淡的心情带来一些欢欣,似乎是一股蓬蓬勃勃的创造的欣悦扶持着我孱弱的身子前行。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缘。一天晚上,坐在我家的龙眼树下,几位同事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聊了很久:长叹复长叹,沉重复沉重!有个朋友近乎忏悔地叹道,好久没好好地读一本书了!“是呀!”幽幽地,如回音一样几个人一起应和着,又陷入了沉寂。不知从旷野的哪个地方缓缓地飞来一只萤火虫,被我们称为诗人的郑华枫朗声说道,假如我是昆虫,我也要做一只萤火虫。突然一念闪过,一个美妙的构思在我心间绽放,我有点兴奋地说,我们干脆组织一个读书研究会——比如在同一时段同读一本书并定时进行研讨,怎么样?没想到如此天真的提议竟获得大家一致鼓掌通过。于是,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读书研究会的规约: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共同推荐的必读书,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次活动每个人要针对阅读内容联系教育生活实际脱稿阐述自己的收获至少10分钟,每个月交一篇读书随感以供交流……许元坤老师将讨论出来的“萤火虫读书会”规约记录下来,每个参加者都满心欢喜地在规约下面签了名。
最先要研读什么书?大家各抒己见。我建议道,我们先读读教育教学名著。大家认为可以研读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教学论著《学记》。《学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并且能使我们从教育教学理论的源头上对教育教学加以探索。对于经典原著阅读无论怎么强调与倡导都不为过!大家突然觉得生活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兴味!
回想这些,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阅读与写作的心灵自我疗救力量——它是教育理想与信仰的根基,也是教育真情与智慧的酝酿,还是教育技术与艺术的锤炼。教育阅读与写作,赋予我们的教育以灵魂、自信力、创新力。唯有学而不厌、写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