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区孩子都能上“好”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里的探究性学习。

  ■特约通讯员 刘金松/文 

  “以往我们农村学校用旱厕,又脏又臭,特别是夏天,蚊蝇满天飞,严重影响师生生活。现在有了水冲式厕所,既方便又卫生,我们农村学校的师生也能享受城里学校一样的条件了。”说起学校的变化,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校长秦贞元感触颇多,办学条件这几年确实变了个大样。这是临沂市实施学校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临沂,仅2007年就有58所学校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近年来,临沂市大力发展教育,用占全省1/24的经济支撑起了占全省人口1/9的基础教育。更为不易的是,当地想尽办法,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努力让老区的孩子上“好”学,在全国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内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今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在视察临沂教育后给予这样的评价:临沂教育工作搞得很扎实,有说服力,临沂教育具有代表性,值得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大手笔

  勾勒教育均衡发展框架

  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俗称沂蒙山区,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欠发达,但临沂的教育并不落后。2001年,临沂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2006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卢立海就任临沂市教育局局长,成为临沂教育再次起跳的新一届带头人。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临沂教育的大发展、新跨越?当地在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切实维护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权益。”卢立海说。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临沂市确立了“落实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与实现有内涵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

  政策是行动的先导。临沂市确立了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和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同时,当地不断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科学制定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政策上为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007年以来,临沂市在公用经费分配过程中,重点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县区、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同时,当地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分级承担保障机制。大量资金的投入,为统筹协调全市各区县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临沂市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07年秋季至2009年秋季,本着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临沂市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1835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238人次,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得到了切实保障。

  “近年来,临沂市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目的就是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临沂市副市长左沛廷如是说。

  新作为

  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要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来,要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把改造薄弱学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卢立海对教育均衡的基本观点。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从2007年至2009年,临沂市累计投入校舍危房改造资金7.5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10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4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23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安全坚固的永久性校舍。据统计,3年所改造的项目、建成面积和资金投入均为过去6年的总和。

  如今,崭新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公寓、宽阔平整的操场、大气而干净的学生餐厅已成为沂蒙大地上的一道道亮丽景观。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既是山区又是库区,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的“蒙阴模式”引起广泛关注。“蒙阴模式”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针对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办学不成规模、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实际状况,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蒙阴、垛庄、野店3个乡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蒙阴县县长丰程秀说。

  在实施过程中,蒙阴县把危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向上级争取一块、县里投入一块、乡镇配套一块、社会募集一块、资产盘活一块的办法,先后投入资金9929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46栋、11.5万平方米,基本每个乡镇都有了一所规模在1500人至2000人的标准化学校,使辖区内三至六年级的农村学生全部都能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就读。“俺上的学校和城里的学校一样好,教室里有电脑,有电视,还能学英语。”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石静说。

  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办学质量,同时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找到了途径。程淑君是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她感慨地说:“实行寄宿制,对小学生各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一种温暖和关怀。”像程淑君一样,每位生活教师都是在用无私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学生的心。

  每到金秋,在临沂市兰山区算起来位置偏远的李官镇中心小学,它的校园都会成为菊花的海洋。校园内朵朵菊花盛开,争相竞艳,芳香宜人,令人流连忘返。学校教学楼里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配套齐全,如果不是身处其中,还真以为到了城里的学校。该校一名姓李的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看看城里的学校,再看看咱自己的学校,没法比啊!但你看现在,短短几年,孩子们不但在漂亮的楼房里上课,还能练语音、作实验、学电脑,条件跟城里的学校一样呢!”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也有力地促进了临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在农村学校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孩子一样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胡发宝说。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过去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在临沂正退出历史舞台。由于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早在2007年,全市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和98%以上的农村学生都享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在临沂,为大力改善全市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当地启动了总投资额达1.48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今年,更是将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列为全市“十大为民工程”,投入资金8700余万元,为全市100%的特校、80%的农村初中、70%的乡镇中心小学、30%的联小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使之基本达到国家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新思路

  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农村教师短缺、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低、年龄老化等诸多问题多年来一直严重困扰着临沂教育的发展。

  该市2007年举行的农村师资状况调查显示:全市被调查的9个县区的21171名农村小学教师中,46岁至50岁之间的教师占23.4%,51岁至55岁之间的教师占18.9%,56岁至58岁之间的教师占8%。其中,46岁以上的教师,比例最大的县竟然占到了65%,最小的县也占到了44%。“爷爷奶奶教小学”成了当时临沂市师资现状的真实写照。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为全市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配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卢立海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既要重视向农村学校‘输血’,更要注重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增强其‘造血’机能,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为全面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临沂市委、市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建立了教师年补充机制、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城乡教师帮扶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等4个新机制。市政府明确规定,城镇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支教期不少于1年;城镇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在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新补充教师一律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重点提高经济欠发达县区的师资水平。据了解,近年来,临沂市选聘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的教师每年都在2700人以上。

  被学生称为“姐姐老师”的张敏是罗庄区罗庄街道朱张桥小学的英语老师,今年24岁,是两年前从临沂师院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后到村小任教的。像她这样的教师在罗庄区各农村小学都有。为了让这些农村学校的新生力量安教乐教,该区出台了“城乡无差别”和“农村优惠”机制,全区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各类评先树优、晋级优先考虑偏远农村的小学教师,名额上也有所倾斜。

  为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兰山区还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任教的教师给予适当补助,规定在全区教师工资实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凡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本人现有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在农村任教满8年的,原浮动一级转为固定工资后,再向上浮动一级。该区还积极推行教师“集中吃住,分散教学”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村青年教师的好评。李官中心小学校长说:“本着让老师享受到‘教师最大幸福指数’的原则,我们专门为新分配的青年教师腾出了住宿的地方,学校里有食堂,老师们花一两元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同时,学校还推行‘富脑工程’,每年拿出一部分钱赞助老师买书,丰富他们的精神头脑。”

  为了给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临沂市着力推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等措施,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截至目前,临沂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9.65%、99.27%、94.12%。

  新聚焦

  提升质量实现有内涵发展  

  2008年1月16日,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沂蒙山区的每个角落,尤其是临沂“素质教育家校行工程”的实施,使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年来,当地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各区县规范办学,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实现有内涵的发展。

  据了解,此次“素质教育家校行”是临沂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专家报告会。当地先后邀请国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举办“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培训会”20多场、“素质教育家校行”专家巡回报告会230场,全市800多名中小学校长、1.8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和62万名学生家长得到了培训。

  在规范办学行为上,临沂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范课程开设,统一规范课时计划,统一规范学生周末、节假日、日常上学作息时间,统一规范学生的书面作业量,统一规范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同时,在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上也进行了全面转变,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为确保素质教育得到均衡推进,临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团”,建立了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人大、政协、纪检、公安、劳动、人事、财政等28个部门划分成5个责任区,每学期对县区、乡镇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对素质教育实施进行专项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