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奏响青春之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记者 郭奔胜 蒋芳

 在苏北铜山县洪楼村,大学生“村官”张天然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信任的眼神,给了这位进村工作才一年多的女大学生莫大的鼓励。较早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江苏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使用、管理的机制,让年轻学子不仅下得去,还能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从苏北的经济薄弱村,到苏南的全面小康村,已有成百上千个“张天然”成长了起来。

  走,到希望的田野去!

  大学生“村官”这种干部选聘和锻炼方式,在江苏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200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选派1011名大学生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2008年,经过层层筛选,1670名高校毕业生奔赴农村。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6991名大学生“村官”,其中有171人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136人担任村主任、1028人担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388人担任村副主任。

  选聘“村官”的素质逐年提高。据了解,2007年,在42所重点高校的3000余份推荐名额中“拔尖”录取了1011人;2008年的1670名大学生“村官”中,学生党员占81.9%,担任过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的占79.2%,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占86.7%。

  认识高度决定着行动力度。江苏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关于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实施意见》中,从事业编制到安家补助,从工资收入高定到任职期满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从办理“三险一金”到确保拨款按时到账,7项保障措施无微不至;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中,江苏省打通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党政机关公务员和选调生的选拔渠道,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连接。

  “江苏省委、省政府不仅将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解决农村基层人才断档等问题的抓手,更将他们视作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组织手段,当成为党的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江苏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国生说。

  在挑战中奏响青春之歌

  “80后”杨晶晶,是个文弱白净的女生。有一次,她红着脸,鼓足勇气,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计划生育工作,一户村民责怪道:你一个小丫头懂什么!“我当时就掉下了眼泪,我真不明白,自己这样辛苦奔波,为什么他们还不理解呢?”此后,曾哭过鼻子的她又在博客上写道: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牢记。

  泗阳县胡集村的大学生“村官”刘明是个农家子弟,带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理想,他把创业作为自己履职的第一目标。去年,在宿迁市“双学双争”暨“创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中,他争取到30万元创办了泗阳县永鑫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招聘村里的64名“留守妇女”到公司就业,公司生产的各类室内帐篷全部出口到欧美国家,预计今年能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