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的读书报告活起来
■陈智勇
在教师读书活动中,各地教育部门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规定教师上交读书报告,作为教师读书的成果,或者说更多的是读书的“证据”。教师们都知道,这些读书报告交上去后,读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有些教师就应付了事,或在网上下载东拼西凑一章,交上来了事。有些教师或来点恶作剧,在报告里夹杂点荒谬的话,自知无人会看到,自然成了个别教师茶余饭后调侃读书活动的话题。对教师读书报告中的这个问题,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心知肚明,可就是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来改善。试想,就是有心去看,那么多的读书报告,谁又能看得过来?再说了,即使有人可以去读这些读书报告,写个评语,评个等级,又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多大帮助?何况,这样的“全才”还委实难找。
怎样才能让读书报告活起来,帮助教师读书活动走出两难境地,让读书真正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美国宾州大学开设的校园以外实验研讨课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宾州大学的奥唐纳教授发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邮件的普及,再加上联机会议软件的应用,现在的大学授课可以成功地实现面对面和非面对面的完美结合。他开设了一门“圣奥古斯丁的生平及思想”的课,通过招收旁听生和举办电子邮件讨论会的办法,居然世界各地有500多人报名。该课的特别之处是每逢星期一下午,他的十几个在校生会在一间教室里面对面讨论。课后,这十几个学生轮流充当报告起草人,回去把当天讨论的情况写成报告,发布给那500人。这些人看了报告后,会有大量的回复和反馈,这就引起下一个星期的讨论。这样场内和场外的人就展开了活跃的对话。
后来,在教关于古罗马哲学家和政治家波伊提乌《哲学的慰藉》这门课时,他对交费听课但不到宾州大学来的人,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特别资料,安排作业,等等。他还通过一种叫做MOO的联机会议软件,每星期集会一次,叫“虚拟现实课”。每星期二晚上8点半的课最有趣:那位日本的同学早晨刚刚起床,美国这边已经是晚上了。这样的课一开始,所有同学的电脑都接通了,然后大家通过这个会议系统软件实行“实时”讨论。讨论十分热烈有趣。由于学生有多元背景,再加上教授的引导和组织,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生们的作业也会越来越真实和深入,能够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借鉴奥唐纳教授校园以外的实验研讨课的经验,我们的教师读书活动是否可以考虑和师范院校进行教学联姻。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教育部门拨出一部分经费,与师范院校签订协议,利用师范院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力量,在暑期或其他时间开设相关教育理论书籍或教育家的研讨课,像宾州大学的校外实验研讨课一样进行。这样,教师的读书活动可以得到指导和有序进行,他们的“作业”也可以从教授和研究生那里得到反馈,并引发深入讨论和学习;如果有条件,再适当地安排“虚拟现实课”等进行实时讨论。最后,在教师们完成该科作业后,教授和研究生们结合平时参加讨论和作业的情况,给予评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师读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教师在参加讨论中,深化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不仅有人读,有人评点,而且可以听到、读到别人的真知灼见。这样大家的读书报告都活了,都有用了,都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和指点。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教授和研究生也可以真正与教学第一线教师相结合,他们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可以在一线教师中推进,这对解决师范教育和教学实际的脱节有很大好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