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建议背后的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月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教师,一名来自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一年来,她走访远远近近许多农村校作调研。每次出去,她都是坐公共汽车,住二三十元一晚的小旅店,不通公交的山路,她还租上小三轮爬到深山学校。为了了解西部农村教育情况,她甚至远赴陕西,走遍21个县。

  今年两会上,面对记者,她声音哽咽了好几次:“我睡在床上,就想起这些孩子们睡的木板床;经常是一闭眼,就想起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她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建议。翔实的数据,具体的案例,使这份建议透着不同寻常的分量。

  日记1:

  盼望农村寄宿生有床睡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晴

  去年暑假,我对全国各地的寄宿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有一所小学的学生宿舍,孩子们睡的地方是用两条板凳架着木板组成的,每个人只有一条被子。在我所在的希望小学,一间这样的宿舍要挤20多名学生。窗户都不严,冬天睡在里边,太冷了!我迫切希望能够早点改变这种状况,今年冬天让孩子们能睡上床!

  ——摘自王月娥日记

  王月娥所在的王英镇希望小学,教学楼是新盖的,条件算很好了。但校内其他设施还跟不上。住宿学生睡的木板床不到50厘米宽,操场上只有一个篮球架,老师的办公桌是从一所高校里淘汰下来的学生长条桌,电脑除了校校通用的一台外,就是一台别人转赠、2000年出厂的笔记本电脑,现在都“跑”不动了。

  “我也到过周边县市的学校去看了,条件有好的,但还有些和我们差不多。”王月娥说,她经常以家长的名义直接走访学校,了解学校建设状况。

  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了教育质量,“两免一补”解决了农村孩子能上学的大问题。但在走访过程中,她渐渐发现,有一些孩子的经济负担加重了。比如原来走读的时候,即使交费,一年最多也不过400元左右,而现在按一天吃饭5元的低标准算,一年下来就要1000多元。“所以有的孩子就干脆买包方便面当饭吃,只要花五毛钱就可以了,但这样营养都跟不上!”

  这些现象让她思考,也促使她走出阳新,走出湖北,去调研现状,探求解决思路。

  调研数据1:

  一位寄宿学生的负担

  从湖北跑到陕西调研,话题还得从去年说起。陕西省有位教师非常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网上辗转查到王月娥的电话,就和她联系。当年暑假,王月娥就赶到了陕西调研农村教育。特别选取陕南贫困山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岚皋县四季乡为调查样本,对该乡麦溪小学的寄宿生经济负担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他们查阅了麦溪小学寄宿生近3年来的伙食收支账目,以2008年秋季开学寄宿生经济负担为例,调查显示:一名寄宿生每学期总负担为750元。

  其中:住宿费90元(学校收取,用于宿舍设备添置和维修);

  生均交通费110元(学生自行支付);

  伙食费550元(由110元早点费、340元每日两顿正餐费、每周星期三的一顿大肉加餐费和100元炊事员工资构成)。

  麦溪小学寄宿生伙食费除食堂饭菜加工工资进入成本外,采购、保管和就餐管理等工作均由学校安排教师完成,不计入生活成本。

  “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让农村寄宿生家庭看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希望。然而,这项惠民政策的普及程度,在麦溪小学显得“僧多粥少”:全校136名寄宿生,只有20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仅占寄宿生的15%。就岚皋全县而言,2008年上半年全县寄宿小学生生活补助名额为594人,不足全县实际寄宿生的15%。

  调研数据2:

  一个家庭的收支状况

  经过对110名寄宿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被调查家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超乎王月娥的估计。2007年年底四季乡年报统计显示:该乡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但是,政府统计的收入口径,与农民家庭的实际可支配货币是两个概念。

  以小郑家为例,小郑全家四口人,系一母带三子的家庭。2007年其家庭全年收入为:收获各类粮食折主粮1500公斤,折人民币2100元;自产畜禽肉150公斤,折人民币3600元;自产蔬菜2000公斤,折人民币1200元;生产并出售鲜魔芋500公斤收入900元;打工收入5000元。

  小郑家庭全年收入为12800元,但这12800元中,真正货币形态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卖魔芋款和打工两笔5900元,其余的农产品仅能维持日常生产和家人生活的需要,无剩余产品变现。

  该年小郑家庭的支出为: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和畜禽幼仔等生产性费用2100元;一初中、一小学生上学支出4000元,全年货币性支付6100元,收支相抵缺额200元。

  建议与呼吁:

  对贫困山区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全覆盖

  王月娥在经过对陕西岚皋以及湖北阳新周边县市农村教育的调研后,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

  调整学校布点,兴办寄宿制学校,无疑有利于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寄宿生每年新增1500元的经济负担,于是便出现了在贫困山区“最贫困的家庭是教育负担最重的家庭”的“雪上加霜”现象,造成了学生家庭之间的教育负担失衡。

  为此,在这次两会上她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对贫困山区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全覆盖,将“扩大范围”放在生活补助工作首位。

  二是改革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办法:将“根据贫困程度确定有无”的做法变成“根据贫困程度定多少”,充分发挥学校对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的主导作用,尽可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贫困程度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

  三是客观准确测算寄宿生的实际经济负担:如伙食费、饭菜加工工资、住宿费、洗浴费、取暖费、上下学往返交通费等。

  四是建立从中央到学校资金管理信息直通车,像公安部门对公民进行身份管理一样,随时可以核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是生活补助费实行国家全额承担,克服过去部分项目资金虽由“中央、省、市、县分级负担”,但常因地方财政困难,无法落实配套资金而造成项目功能削弱的现象。

  日记2:

  我的4个愿望几天内就实现了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中午,吃完饭刚回到宾馆的房间,就接到电话,对方说是福州依佳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代表,他说他们公司的董事长昨晚看了经济频道关于我的报道专题片,一直到晚上一点多还在与有关人士联系,想找到我,圆我在电视上说的几个愿望。

  听对方的话,我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因为来京开会之前,我还在与学校的领导商量,今年想一切办法也得解决学生住宿的问题,时隔几天就有人帮我们解决了,我要把这么一个好消息带回学校,亲口告诉孩子们!

  我只有感激和感动,我要告诉我的老师们更加努力,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摘自王月娥的日记

  日记中所说的4个愿望是:住宿生有一张床,操场上有比较好的体育设施,老师有张像样的办公桌,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开展多媒体教学。

  这4个愿望在媒体上公布后,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张树林马上让位于郑州的助理程云去找王月娥。第二天,程云就从郑州飞到北京,和王月娥签订捐赠协议,并打算长期支持学校的发展。

  王月娥一谈起这件事就眼眶发红:“我们想五年、甚至是十年后实现的愿望,没想到两天就实现了!”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人大代表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她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一所学校。她表示,一到寒暑假和周末,还要到更多地方调研,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本报记者 余冠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