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绽放浦江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计琳

  穿上漂亮的藏袍,献上洁白的哈达,3月26日,近千名在上海就读的西藏班学生,与上海市各级领导一同参加了上海教育系统庆祝西藏民主改革50年主题活动。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等领导和藏族学生手拉手跳起了欢乐的民族舞蹈,并同他们一起观看了“西藏今昔”图片展。

  作为全国首批举办内地西藏班的城市之一,24年来,上海已培养和输送了3500多名西藏毕业生,而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优良的成绩,更是上海人民的深厚情谊。

  “上海也是我的家”

  上海和西藏远隔万里,刚来上海的时候,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曾令这些刚刚小学毕业的西藏班学生很不习惯,但很快他们便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因为学生们说,“这里有家的温暖”。

  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校长刘顺甄告诉记者,为了给西藏班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投资100多万元,购买教学设备,并修建淋浴房、洗衣房、舞蹈房等;针对西藏班学生到上海学习有语言障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学校采取了“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藏族学生,学校还提供了每人每学期300元的补贴。

  家的感觉更渗透在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中。考虑到西藏班学生年龄小,对上海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学校配备了专职生活老师,和他们同吃同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藏文的同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学校还特意订购了20多种藏文期刊,在阅览室辟出了专区陈列。

  上海市共康中学让藏族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普通居民家中,让社区、居民家庭成为藏族孩子的又一个“家”,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小课堂。

  每年的藏历新年,上海市各级领导都会和西藏班的学生一起共度新年,今年也不例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特意委托有关部门向西藏班学生祝贺新年,并赠送了图书、电影电视剧碟片和动画片,丰富西藏班学生的文化生活。在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记者看到,装有糖果、水果和小礼品的大礼包,早早送到了学生们的手上;通过电脑视频,学生们大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说着“扎西德勒”。

  据介绍,去年上海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班的投入。西藏初中班生均公用经费从每生每年5000元调整为6400元,伙食费标准由每生每年4800元调整为6120元,并对西藏班学生实行了医保。

  “老师就是我阿妈”

  “还有3个月就要毕业了。”已上初三的上海市共康中学西藏班学生次仁央宗扳着手指告诉记者,她参加过3届学生的毕业典礼,“每年学长们在汇报演出时总会哽咽着唱不下去,而每当这时,同学和老师、台上和台下都会抱在一起,哭成一团。今年我也要毕业了,真是舍不得呀。”刚来上海上学的时候,次仁央宗还常会因为想家哭鼻子,没想到离别时淌不完的却是想念老师的眼泪。

  西藏班学生舍不得的是老师们辛勤无私的付出。学生们4年不回家,老师们也就没了寒暑假和节假日,工作起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

  那一天是7月1日,正是青藏铁路通车的日子,而上海市共康中学教师孙瑕却因为早产被送进了医院。为了西藏班的学生们,孙瑕怀孕时没有请过一天假,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去。产后刚过百天,孙瑕就回学校上班。正当学生们自责不已的时候,孙瑕却安慰他们:“这是我与西藏的缘分,这个孩子就叫‘小铁路’吧。”

  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年孙瑕过生日,全班36个同学给老师送上37朵花。“孙老师,那多出的一朵,是我们替‘小铁路’送的,‘小铁路’还太小、还不懂事,我们替他孝顺您!”

  西藏班学生舍不得的还有老师如父母般的疼爱。在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舞蹈班的一次日常训练中,学生索郎热吉不慎胳膊骨折,是老师在近两个月的时间中,照料他的起居,帮他洗衣洗袜;11月,寒流突然来袭,老师又怕学生不适应上海的气候,跑了整整一天,给30名学生买来了厚厚的棉絮,张罗了整整一夜,看到学生们都睡下了,才放心地悄悄离开。出乎意料的是,在老师关灯时,所有学生不约而同地爬了起来,大声地喊出了那句在心里深埋了很久的话:“阿妈,再见!”

  雄鹰从这里展翅

  雪山水连着东海潮,格桑花开在浦江畔。截至2008年,上海为西藏培养了初中毕业生2730多名、高中毕业生近80名、中专毕业生760多名。上海西藏高中班毕业生100%升入重点高校,初中班毕业生参加自治区中考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然而,对于上海西藏班的老师们来说,优良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学生们的责任感、感恩心和爱国情更为可贵。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来上海只有半年的西藏班学生巴桑加措、边巴次仁、次仁多吉,去学校附近购物,回来时遇到了一名不慎摔倒在地的老人。3个学生跑上前去,年幼的巴桑加措二话不说把老人背上了肩头。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记不起自己的家庭住址,送老人回家,让3个年仅13岁的藏族孩子吃尽了苦头。一次次地上楼下楼,一次次地敲门,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家人。回到学校后,3个人对自己所做的好事只字未提,直到校长收到了老人的感谢信,他们助人为乐的故事才在校园里传开。当老师问及他们为什么做好事不留姓名时,他们腼腆地说:“老师,您曾说过,要用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对待别人。”

  在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还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那一年,汉族学生高君病了,经过医院诊断后居然是障碍性贫血,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这对于家境贫寒的高君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令高君一家深深感动的是,他们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来自西藏班的全体学生,金额达11900元,其中大部分是藏族孩子的生活费。虽然高君最终还是因为医治无效离开了同学们,但汉藏两地学生间这份深厚的手足情谊,却在学生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最让共康中学校长徐剑宏难忘的,是去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那晚,学校组织全体西藏班学生共同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令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西藏班的学生们自发在脸上涂抹了象征着中国的红色、黄色油彩,并亲手把T恤衫绘制成了“奥运专用加油服”,上面画着五星红旗和福娃。初三(1)班学生边旦说:“天灾人祸压不垮中国的2008,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我记得国歌声响起时,全体藏汉师生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歌声响彻整个校园。那晚,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无比自豪,深深感受到了藏族班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那比多少成绩上的第一都珍贵!”徐剑宏说。

  24年来,雄鹰从这里展翅。一批又一批西藏的学生、教师来到上海,而一批又一批的上海教师离开家乡,奔赴西藏,支援当地教育建设。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莫负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在沪进修培训的西藏教师、干部已达270人次,163名上海骨干教师赴藏支教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