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助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2009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现场。图为新考生正在填写报名表格。CFP供图   昆山市考生正在报名参加自考。 民办教育机构开展助学活动。   合肥监狱考点参加全国自学考试的服刑人员在认真答卷。

 ■本报记者 于建坤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有人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建议停止自学考试。这种观点引起了公众包括教育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自学考试宣传工作会议上,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刘军谊。

  自学考试出现在现代中国是应运而生

  记者:为什么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土生土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制度?

  刘军谊: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沿用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包括我们的成人教育也借鉴了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社区学院的模式,只有自学考试是地地道道的原创,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文革”以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时期,国家需要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干部。为了达到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大批干部需要进行学历补偿教育,但由于他们不能脱岗学习,迫切需要一种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当时虽然仍有遗留下来的业余高等教育形式,如7·21大学等,但是它们大多属于仅挂一个牌子的“三无”(无教师、无校舍、无教学计划)学校,不可能承担起这个任务。在邓小平同志“两条腿走路”办高等教育的指示下,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报告,决定实行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至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得以确立。由于自学考试是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高等教育法》两部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制度,所以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国家考试

  记者: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自学考试的确是一个新生事物。自学作为一种自我教育形式,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自学进行具有国家权威测试的自学考试,为什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刘军谊: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高等教育制度,自学考试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两个核心价值观:一是自学成才的价值观。中国在近代才出现了高等教育,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的出现也就100多年的时间,但是从2700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就出现了以自学为主的私人教育,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自学成才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这些典故说明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自学成才的传统;二是汲取了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的精华。科举考试就是国家考试,是中国古代举贤取士的最公正、最公平的制度。它以最有效的方式选拔人才,实现了社会阶层间的正向流动,维持了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科举制度的废止不是因为这个制度本身,而是陈旧落后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近代西方英美等国家的文官制度也从中国科举制度中吸取了有益的精华。

  记者:人们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20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自学考试是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的?

  刘军谊: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1年至1988年,自学考试以干部学历教育为主,考生中82%的人是在职干部。据1982年辽宁省的一项统计,该省自学考试中干部专修科占报考科目的95%,1986年华东某省科级以上干部占报考人数的75%。在这个阶段,自学考试很好地完成了提升现任干部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任务;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自学考试高考落榜生占总数的75%左右,出现了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开考专业也从100多个扩展到400多个。在这两个阶段,干部学历补偿教育高考落榜生继续教育问题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学考试适时、顺利地进行了结构调整,适应了转型时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