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上看日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一个民族的优秀资质,是以其经历的苦难和战胜艰难困苦的能力与品格界定的。这比一切成就都更重要也更可靠。一年了,四川灾后重建正呈现蓬勃气象,废墟正在成为历史。历史的意义不唯记录坍塌,更在于能让人看到兴灭继绝,传承再造,看到死里面涌出生的源泉。  

  王宏甲 

  我走在这片土地上,一再感到需要从废墟中掏挖的不仅仅是当时还活着的生命。直到今天,那里值得我们纪念的、汲取的仍然像高山大海那样蓬勃。虽然千万锦绣瞬间埋入废墟,以致很难找到完整的故事,只留下残破的生命音节。但是,爱惜坍塌,才知崛起。即便从瓦砾中拾起一个碎片,也值得我们默默地站在它的面前,凝听它的诉说。

  地震之门

  今天再看北川,只能站在一处高高的弯道上,隔着铁丝网,遥看被完全摧毁的北川县城。事实上,这里大部分地方连废墟都看不到,北川老城区不是用“垮塌”、“一片废墟”能形容,那是城市塌陷,崩溃的山体压下来,如果说这里有“山体的废墟”,是可以的。

  如果没看过北川县城的老照片,我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有一座县城。坍陷的老城的大部分,在剧烈的余震中被滚滚泥石流掩埋得看不见一点痕迹。我看到的是群山环抱中这里有一大片没有种庄稼的土地,那土地看上去还挺疏松。

  “地震之门。”一个陌生的词语突然从我心底拱出来,请看这些有关数据——

  大地震的震中是汶川县映秀镇,从映秀镇白流沟地下14公里处迸发出的巨大能量,用七八秒钟就到达地面,用80秒钟就在成都盆地的盆壁上撕开一道长216公里、宽45公里的大断裂带,在地壳深处的岩石上更形成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巨大断裂带,震中地震烈度达到11度。我们已熟称的“汶川大地震”,准确地应称之为“中国四川龙门口断裂带大地震”。

  这条大裂带就犹如巨大的“地震之门”。当初媒体报道过的许多受灾极重的城镇无一例外都处在这条大裂带周边,千山崩塌、城乡荡灭。

  与汶川县城相比较,北川县城离震中映秀镇以及这条大裂带的直线距离更近,这大约是北川县城灾难更严重的重要原因。距离北川县城2公里处有个大水村,村庄背靠的大山就是唐家山,大山瞬间垮下来,村前那条河就不见了。

  消失的细节,找回它依然熠熠生辉

  面对支离破碎的故事,我更注重细节。我们常讲动人的细节无法虚构。文物碎片,就很珍贵。为什么?在我看来,细节之珍贵也因它提供的本真信息,千年后都能供人研究汲取。

  在一般的地图上找不到红白镇,小车沿着崎岖险峻的山区公路去这个受灾极重的小镇,一路上我看到田园被毁的“土地的废墟”,体会到了恢复它比重建房屋更难。

  红白中心学校是这山的深处最有规模的学校,媒体曾报道这里的张辉兵老师因指挥学生撤离而殉难。他从废墟里被扒出来时,人们发现他“僵硬的手臂还指着学生逃生的方向”,或描述“保持着交警放行的姿态”。我在采访中得知,楼房剧烈摇动那一刻,张辉兵冲去开教室门,门框变形,门被卡住,张辉兵双手猛力推开教室的门,逃生的孩子就是从他推开的门里跑出来的。

  这门框变形、门卡住,双手推开门……就是细节。这细节告诉我们,张辉兵如要逃生,他最早到达门前,最有条件跑出来,但他推门后没跑,而是让学生一个个从他手臂下逃生。

  这所学校还有个王周明老师,他的同事告诉我,他最后只看到“王老师跑上楼的背影”。那时他们在办公室备课,都跑出来了,王周明也跑出来了,但他接着就往教学楼的二层跑,他是班主任,他班的学生还没跑出来。所以只见他往教学楼跑的“背影”……这“背影”就是细节,它告诉我们,地震中谁都往外跑这王周明却往里跑……他上楼带学生已跑到了楼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刹那,还把一个学生猛推出去,楼塌了。王周明头骨被击碎,那个获救的女生叫王洁莹,头发上还沾着王老师的脑浆和鲜血。生死只有一步之遥。

  这所学校幸存的老师都是在办公室里的老师,“都是成年人,自己管自己,一跑就跑出来了”。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则全部没有出来!而每个教室里都有学生跑出来,只是学生太多,来不及都跑出来,楼就垮塌了……后来的调查,发现极重灾区遇难的教师,绝大多数也是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

  那推门的手,那背影……这“细节”便在我眼前无法消失,被泪水淹没也无法消失。谁没有在大灾难中逃生的本能?那永恒的“细节”和大量的事实都告诉我,如此众多的老师都以自己的责任压倒了本能!

  如此的教育自觉、文化自觉,不是本能,而是他们“人的内在品格”骤然迸放!如此众多的四川重灾区教师,都在灭顶之灾千钧一发时迸发出保护学生的内在力量,这就不是“碎片”了,那是万里浩荡的生命旋律,千秋不息的生命交响!

  真期望四川灾后重建,有人建一道“大地震·教师英雄墙”,让后人世世代代地景仰。古老的“三星堆”其实是三个大型祭祀台,今日的“英雄墙”该是堪与“三星堆”比肩的艺术建筑。

  去年5月13日上午10点,北川中学外面的废墟旁,曾出现一道人墙。那时刻幸存的中学生需要紧急撤离,老师、救援者全部站在一条转移通道上,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身后堆放的尸体,目的是不让孩子们看到那惨状。

  1100多名学生从人墙前走过,有的班已经没有班主任,班长也没有了,班干部被指定为“临时班主任”。谁曾想过学生当“临时班主任”?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细节”,高三的申龙、王桂明就当了“临时班主任”。

  北川中学复课时,高一(9)班剩下的几个学生被编入(2)班,(9)班像牺牲了一样被撤销“番号”。很多“同桌”、好朋友再不会来了。书包都是新的,连外面的透明包装都还没拆开,学生们在操场上列队,手捧着的书包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从前的课本则都在废墟下,这些“细节”都告诉我们复课的难度不可思议。但必须复课,因为重要的是需要把孩子们凝聚在课堂,用知识、用学习来驱走痛苦和恐惧,知识在那里闪出抵抗悲伤的光芒。

  去年9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与师生一道参加开学典礼。22名坐在轮椅上的学生也来了,总理逐个问候他们。总理和学生都泪光闪闪。

  史无前例的两次高考和取消中考

  大地震爆发,这铁丝网围住的地方立刻成为“灾区孤岛”中的“孤岛”……也许该用一场电影,才能再现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情景。

  那时刻距离全国高考只有20多天。震后两三天,省教育厅的电话就被“四川高考能否如期举行”的问询声挤满。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不是此刻在办公室里能回答的问题。教育厅派出的人马正十万火急深入灾区去了解灾情和“有没有开考能力”。这时也没有家长知道,四川的高考命题专家正全体成为大地震中的“特殊灾民”。

  他们“出考卷”的地点就在离震中映秀直线距离只有9公里的地方,这里的200多位命题专家和工作人员奇迹般无一遇难。这是个绝对保密的地方,守卫这里的武警战士就有50名。进到这里,就叫入闱,所有人员的手机都上缴入库。地震致使断水断电、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这里便是“灾区孤岛”中的“孤岛”。当全世界都从电视上看到这场惊人的大地震时,他们几乎是唯一不知道这场地震有多大的知识群体。

  这是高考四川省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他们在这里,高考四川卷试题已基本完成,藏彝文单独考试的命题工作尚在进行中,英语考试的听力磁带正进入录制阶段……突然连饮水都成问题了。

  假如有人来救援,他们也不能与救援者接触,一接触就会涉嫌泄密,而高考试题是国家绝密。只要有人从这里跑出去,就会毁了高考的公信度。高考在即,重新组织命题就来不及了。此时坚守保密阵地是他们的唯一任务。

  命题组负责人组织人员继续去危房中关紧所有的门窗,武警战士继续在铁丝网周围站岗。当夜雷雨伴随着余震,命题专家们在网球场的遮阳篷下挨挤着躲雨过夜……第二天上午10点后有人想起一辆别克车里有收音机,于是去收听……啊,还有声音!这才知道就在远远近近的地方,正发生着多么大的灾难和惊天动地的救援。但是,他们仍然不知道家人的情况。

  仍然只能坚守、自救,用塑料布接雨水饮用,组织人去危楼里弄来被褥和吃的……后三天有救援人员送来饭菜,但只能送到闱网之外,然后离开,由里面的人去外面取进来。他们在那里坚持了五天五夜,到17日下午5点,接到组织上的转移命令,才整体转移到符合保密条件的新地点……整体转移时,他们始终是被“整体隔离”的群体,那样的运送,史无前例。

  教育部派员数次飞来四川,研究四川高考对策。去年5月18日,百万考生和家长瞩目的四川高考公告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6个重灾市(州)的45个县(市、区)高考延期,其余地区与全国高考同期举行。由于不少地方电路和线路短期无法修复,高考听力考试难以进行,决定取消全省高考听力考试

  “安民告示”是公布了,但能否成功尚属未知。余震仍然频频,如果高考进行中发生大的余震,学生跑出来,高考就要失败。能不能组织学生有序地撤离,并使互相不“交头接耳”?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不能因为不可思议而不思议。必须预先制定多种应对方案。这也是史无前例的事啊!“诸葛亮会”一再通宵达旦。

  去年5月19日晚,电视里连续播报大余震预警,全城市民纷纷连夜撤离。成都是1000万人口的城市,撤离谈何容易。多人告诉我,当时的撤离虽然人流不快,但车走车道,人走人道,有秩序,基本没有因争道而堵塞了道路。成都市城外东南两路的大道两旁绵延几十里全是撤出来的车辆和群众,真是浩浩荡荡。成都市内前所未有地几乎成了一座空城,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大楼灯火通明,仍在继续紧张地工作。

  “地震是不可抗拒的,保考则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高考不成功,我们愧对死难同胞!”这不是豪言壮语,就像那么多地震之时在教室里没跑出来的教师,他们此时也如同战士在战场,这是战士的语言。

  矿泉水瓶倒立在地板上……这是他们用以预测地震的“发明”。矿泉水瓶不止一次地倒了,但大的余震没有出现,他们的工作一直持续着。就这样争分夺秒才拿出多种方案,以备需要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他们称之类似于“锦囊妙计”。

  所有的考场、学生食宿点和试卷保密室,都经过专业部门测试鉴定牢固程度,不合适的另找地方;制订各考场疏散区域、转移通道,配备疏散引导人员和大量监考员,以保证学生在转移中能自觉遵守考试守则。考前还组织考生、监考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震疏散演习,还开家长会要求配合,防止纷乱……所有这些均在倒计时中日夜兼程。

  非常时期我们才更体会到,一个社会是一刻都离不开秩序的。一个文明安全的社会,需要公民在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培养好自觉性,才有应对危机的能力。与全国同步的42万名考生终于如期完成了平安高考

  重灾区近10万名考生延期一个月高考。组织这后一次高考更难!有的重灾县招生办房屋、资料全毁,人员全部遇难,新组建的招生办队伍几乎全是新手。但是,不能把任何一个地方的考生落下。

  所有不适宜在楼房里高考的,全部搭建板房考场,短短20多天搭建了近20万平米的活动板房。有些灾区连搭板房的安全地带都没有,组织了都江堰、平武、北川、青川、汶川等5个极重灾区全部或部分考生异地高考。转移出都江堰市所有幸存的3500余名高三考生,也浩浩荡荡啊!平武县考生经千里跋涉来到成都考场。他们的父母在家乡,遥隔千里守望。

  德阳市延考区共有19500多名考生,其中一处考点能容纳4700名考生,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板房考场。蓝顶白墙的板房覆盖原野,与考生居住的帐篷相望,仿佛蓝色的海洋,非常壮观。

  在德阳和重庆,还为7名仍在治疗的考生在病床上设立特殊考场,医院准备了医护小组守护着。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病床上的王丽、彭丽、赵思莉,都是女生,当她们写到命题作文《我最想说……》时,三个女生都曾泪流满面。这一年,不知有多少考生的作文题材都写了地震、救援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