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导师成就青春梦想
(上接第一版)
在复旦大学,辅导员培养工作已经成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青年教师补充计划”中明确为辅导员提供一部分名额,“公派带薪出国计划”的每年100个名额中,明确将一部分指标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诸如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问题、志愿者服务的问题等,都是辅导员必须面对的硬任务,一个都含糊不得。
辅导员工作走向专业化这是必然趋势。“做好学生工作,得先抓好辅导员队伍。”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认为,“辅导员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帮助青年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把握人生的方向,做好人格培养、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干预等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近年来,教育部除了解决辅导员的编制、待遇、职称等问题外,在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国建立了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编辑出版了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究示范教材,组织协调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甚至把辅导员写博客的技能也纳入培训计划之中。这些措施促进了辅导员工作逐渐走向育人工作的中心,逐渐走向了专业化。
如今,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许多辅导员能够熟练掌握日常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发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网络运用等方面的专门业务,教育方式方法得到迅速改进,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所增强,受到高校其他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好发展问题是关键。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问题,纷纷搭建辅导员与各类人才交流的校内外“立交桥”,走出学生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和教育系统的“内循环”,融入社会人才交流的“大循环”,实现队伍在流动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使队伍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北京大学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专职辅导员予以重点培养,并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使一大批优秀学生工作干部有机会脱颖而出,转岗到地方政府部门或者在学校担任管理干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内现职的管理干部中,1/4以上有过辅导员工作的经历,相继有一批辅导员通过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进入到教师队伍,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
从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始,50多年来,在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上,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走出了一大批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大师,同时也不乏在共和国建设事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兴业之将、治国之才,有的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高招实招源于创新
辅导员工作常做常新
“寻找人生中的大石头”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师凌惠开设的辅助教学的专题博客,从教学计划到课件PPT,从参考资料到课外作业,都完整详尽地在博客上公开,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资源库。
如今,上海交大已有上百名像凌惠一样的思政教师开办了博客。自2006年3月,上海交大依托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首创以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交流为主旨的博客平台以来,每天浏览思政教师的博客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习惯。凌惠的学生须庆说:“老师的博客中有对时政大事的解读,有对未来发展的解惑,有生活指点,有教学心得,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事业成功的法宝。一批好的教师就能造就一所好的学校,一名好的辅导员可能影响一群学生的未来。辅导员工作的恒久魅力源于创新,辅导员工作需要常做常新。
因为,辅导员面对的是充满理想、堪当大任和大有希望的青年大学生,是一支朝气蓬勃、最具活力的队伍。
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以及“80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2008年2月,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辅导员代表齐聚一堂,畅谈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分享工作中的新招、实招、高招,碰撞新的智慧火花……
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年全国优秀辅导员、复旦大学包涵老师带来了《包涵心语——一个大学生辅导员的周记》。
南开大学辅导员在全国率先发起并成立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创了在录取通知书中建议新生入学前做义工,引导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辅导员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用爱和智慧为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
说起吉林大学辅导员张国兴,同事和学生都感觉他是个“智多星”,他的新点子层出不穷:在课外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体系”、实施“党员承诺制”、在学院建立家教助学中心。《辅导员主导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模式研究》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立项支持……
创新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辅导员工作需要创新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辅导员哈力娜·哈麦拉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大学生创业中心并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创业中心联系到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了系列“我当家”活动,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靠自己的实力自食其力。
辅导员工作更需要创新工作途径,需要创新教育平台。
2008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迎来10岁生日。10年间,学校辅导员冯圣兵一个人的爱心,发展成为一群大学生的事业。学生们坚守了爱心社的精神,并将爱心传播得更远,通过义卖商品、发送报纸、收集废品的勤工俭学活动及联合资助等方式,资助300名面临失学的贫困高中生圆了求学之梦,其中90%以上考上大学。去年10月,全校大学生社团招新,700多个“90后”大学生申请加入爱心社。
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这项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对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7次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奔赴广西田阳进行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她还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遍田阳县18个村52个屯300多名学生家庭,并用文字把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记录了厚厚的12本工作笔记,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我爱我生手记》手稿计15万余字……
生命不止,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也永无止境。
领导重视制度保障
队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加强
2004年是我们国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被称为“德育之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为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中央又于2005年年初召开了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个文件,这次会议,这个讲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
2005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辅导员队伍建设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既高瞻远瞩,又提出了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怀和期望,既是对教育战线工作的极大激励和鞭策,也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应该说,这是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
200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各高校对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的情况开展自查,并派出督查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督导检查。
2006年9月,中央组织7个督查组,分赴14个省(区、市)对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中央16号文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2007年和2008年10月,教育部分别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专家在部分省份进行了督查。
参与督查的有关专家表示,连续几年的督查工作,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各地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效地推动了各地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确保了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教育部更是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放在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推动。先后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文件,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建立了高起点重质量的选配机制、高标准重素质的培养机制、高要求重实效的管理机制以及高水平重激励的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促进辅导员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氛围,大力推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2007年,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作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依托学校,20多所高校结合学校工作特色和学科优势,都制定了基地建设方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晓慧说:“针对辅导员多层次培养培训的实际需要,学校科学合理设置每一类培训的相关课程,形成科学的培训模块,同时加强辅导员培训的学科体系建设,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这只是教育部注重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工作的一个方面。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连续举办了15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共培训辅导员骨干3000多人。
据悉,教育部目前已实施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计划,启动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试点工作,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孔军说:“按照专业化的取向建设辅导员队伍,是社会分工的必然指向、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央政策支撑,地方积极响应,汇聚全行业的力量,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合力。”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成立、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创办交流期刊《高校辅导员》等,各种有利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办法措施,都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实施了。
2007年,在教育部开展的全国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工作中,首次增加了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奖项,单项指标用于表彰优秀辅导员,这充分肯定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作的贡献。
领导重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近年来,在各个重大事件中,“80后”、“90后”大学生的优异表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倍感欣慰。辅导员们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辛勤付出,也有了“丰厚的回报”。
实践证明,加强对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的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从而保持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活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精心设计规划未来
辅导员事业值得用一生去做
“我希望能够学习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丰富日常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进行选择”;
“我希望能更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