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满怀自信迎接高考洗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轻松应考 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 摄   随着高考日期的日益临近,考前冲刺的紧张气氛不可避免地对考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考生及时卸掉心理包袱,微笑迎接高考。 CFP供图 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可有效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图为北京市月坛中学高三学生在进行集体减压活动。 本报记者 王鹰 摄

案例解析

  消除考试焦虑 重拾高考自信

  ——一位高三考生的真实故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键  

  高考一模刚考完,妈妈就发现过儿子郝军情绪不对。原来不用妈妈叫,每天早晨郝军就会自己早早起床,收拾好书包准时上学。现在每天要妈妈叫醒,醒后经常说头痛,不想上学,要接着睡觉。妈妈专门带郝军去医院看病,医生说,复习太紧张了,有点疲劳,身体没有问题,多休息,多锻炼就好了。有一天,妈妈叫郝军起床,等吃过早餐,郝军突然说,不想上学了,也不参加高考了,要出去打工。郝军的举动吓了妈妈一跳。郝军可是以前六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区重点高中的,两年多来,综合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前十名。老师估计,发挥正常,郝军进入重点大学没有问题。可是,无论妈妈怎么做思想工作,郝军就是不肯去学校。

  郝军已经在家里待了3天了,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到学校了解情况,求助心理老师。

  心理老师说,郝军学习没有问题,他是比较典型的考试焦虑,这种焦虑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郝军性格内向敏感,不善言辞,与同学交流少,因为初中没有考入市重点高中,所以学习特别用功,对考试成绩看得太重,考得好的时候,他不会太高兴,可是,考得不好的时候,他就特别自责,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再努力也不赶不上别的同学。另外,郝军特别容易受老师和同学语言的影响。比如考数学,老师无意中说了一句“这次可不能像上次一样考不好了”,郝军就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了。

  考试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性反应,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临近高考,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比较多,大概有30%-40%的学生会出现焦虑症状。一般情况下,适度的焦虑,比如考前紧张、呼吸加快、手心出汗、感觉口干要喝水等,对于学生学习和考试是有利的,可以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和考试的效率。但是,过度焦虑,导致心理障碍,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产生不良的影响。

  心理老师说,面对高考,面对巨大的压力,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轻度的焦虑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情绪不稳,容易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考试前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反复上厕所,考试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中度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心情烦躁、食欲减退、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消退、学习效率降低;重度的焦虑障碍表现为感觉头痛、恶心,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甚至出现考场晕厥。因为成绩不理想,逃避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学拒绝考试,拒绝上学。郝军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考试焦虑。

  了解了郝军的真实情况,心理老师在郝军妈妈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郝军家。

  心理老师和郝军一起分析了他的整体学习情况。郝军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偶尔考试失败,成绩也在中上水平,从历年的情况看,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因此,只要考试正常发挥,哪怕个别学科发挥不好,上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针对他的情况,心理老师做起了心理辅导。

  通过谈话,在老师的开导下,郝军逐步认识到考试只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考试本身不重要,所以不需要害怕考试。自己的学习水平一直不错,就自己的能力看,排除干扰,应该可以应付考试并能发挥正常水平。偶尔单科失常,不会影响总体。心理老师告诉郝军妈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家里要安排好与学校一致的作息时间,准时起床,连续3天陪郝军一起到校。

  在心理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郝军终于正常上学了。但最初的几天,郝军还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告诉老师还是有点头痛,晚上失眠,精神不振。针对这个情况,心理老师将郝军带到学校花园一个安静的角落,让郝军模仿马车夫的姿势坐在长椅上,然后指导他做放松练习:闭上眼睛,静静地进行腹式呼吸,按照从四肢到躯干再到头部的顺序,放松全身肌肉,同时,在头脑中想象自己从明媚阳光中走来,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坚定的步伐;或者想象自己驰骋在篮球场上所向披靡,偶尔投篮被对手封盖,就从头再来……

  心理老师嘱咐郝军,回家以后每天做一次放松练习,在练习时,也可以想象自己过去考试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赞许、同学羡慕的愉快体验。每天早晨起床刷牙时,可以对着镜子说:“今天心情很好,精力充沛,我学习没有问题,我行,我有信心!”。平常学习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情烦躁的时候,就不要再勉强自己继续学习,可以到操场去呼吸新鲜空气,和同学打一场球,痛快淋漓地出身汗,然后再回到课桌前学习。如果有失眠现象也不要担心,因为偶尔的失眠不会影响学习。每天在临睡前做30个俯卧撑,洗个热水澡,疲劳的身体可以帮助大脑休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熟悉考试场景,消除考试焦虑,心理老师特别请各学科的任课老师为全班学生进行了考试技巧培训。老师提示说,不管哪一门考试,都要提前到场,在发卷前保持安静,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暗示自己要冷静、从容。拿到试卷后,快速浏览试卷,了解题量、题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集中注意力,按顺序答题。当遇到难题无从下笔时,切忌停留,做好标记后迅速做别的题。更重要的是,意识也要迅速离开难题。

  心理老师的指导还在继续,妈妈发现郝军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再没有抱怨头痛、失眠,更不提要去打工的事。出现在郝军妈妈面前的,又是一个阳光男孩的身影。

指点迷津

  考生应学会用亮点自励

  ■河南省郸城才源高中 更生  

  牵动千家万户的高考近在眼前,相信考生的内心多是五味杂陈,诸多难言的情绪会让他们心生疲惫、不安乃至陷入恐惧的无言。但作为老师,作为过来人,我想告诉考生:其实高考也平常,应学会用亮点自励。

  在优势学科上找亮点。冲刺阶段,要想有更高的学习效益,就必须选择自己的高考增分点——在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里,相比较之下,定会有在短时间内增分相对快的科目,也叫有效增分科。对有效增分科,如果学生能认真分析、精心谋划并努力提高的话,就会促使某一科或多科成绩明显提高,进而使自己的总成绩得以提高,这也就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在总结经验时找亮点。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老是注重总结做事的教训,会让痛苦带来更多的痛苦。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使信心受到再次打击。相反,我们如用心去总结、挖掘能促进自己学习的好方法、好经验,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益,而且还会因此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期望值。

  在偶尔失手时找亮点。在冲刺阶段,若自己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这自然是自励的亮点。但偶尔出现考不好也属正常。因为是非常时期,我们往往经受不了一时的挫折,非常需要用积极的心态评价自己,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这对保持高考阳光心态,显然非常重要。

  放眼明天看亮点。这里,还是个选择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看不到人生光明的前景,那就很难有进取的激情、奋斗的壮志,也就自然谈不上什么成功。学生的学习也一样,如不能科学地预见美好的明天,不能运用积极的暗示引导、调动自己发愤图强、志在必得的斗志的话,今天消极的学习状态、较低的学习效果肯定要影响到明天的高考。因此,考生可以运用合理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预见自己理想的大学、心仪的工作等在前方等着自己,只是现在还有一小段距离,只等自己再冲刺一把了。如此,岂不是很好的、智慧的自我暗示吗?

  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调整

  ■烟台第十八中学 吕红  

  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好坏,对考试时水平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建议,学生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

  考前10天——

  这个时期,每个学生的实力已基本定型,水平不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考生应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出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较为薄弱、经常出错的地方等。考前10天,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另外,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急剧提高,因此,这个时段应该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但是也不可过度紧张而耗费考试时的精力。

  考前3天——

  到这个时候,很多学生认为万事大吉,完全不沾书本,这是十分错误的。重要内容虽然已经掌握了,但还是要适当浏览一下如历史、地理、政冶等基本知识,语文的文学常识,英语的单词,数学的公式等。对已经考过的试题应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把经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适当地做一些热身题。在这3天,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切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应该适当地放松自己,通过散步、和家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考前1天——

  考试前1天仍然有许多准备要做,不要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应遵循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肉蛋类食品,但不要为了补充能量而暴饮暴食,以免消化不良,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其他的意外,影响第二天的考试。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该是考前1天的主旋律。

  其次,熟悉考场。应该仔细考察通往考场所在地的交通线路,选择路程最短、干扰最少、平时最熟悉的路线,还应考虑如果发生交通堵塞后的应对措施。对考场所在学校、楼层、教室、厕所以及自己的座位位置都要亲自查看,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检查考试时所使用的准考证、文具等,并把它们全部放在文具盒内,保证第二天不出现慌忙现象。

专家观点

  面对高考,请保持一颗平常心

  ■山西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冯培森  

  高考临近阶段的全科性整合复习,对于弥补漏洞和刷新成绩十分重要。这段时间也是考生紧迫感最强、压力感最大的时候。要避免考前焦虑情绪,有效率地备考复习,必须拥有一颗平常心。

  确认自己

  在高考临近阶段,要想赢得一个好的备考效率,考生首先要确认自己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的高考实力。

  究竟怎样才能客观地了解到自己的高考实力呢?笔者的建议是:一要对自己近期的几次模考成绩和月考成绩进行权衡比较,寻找出一个概率性的平均值分数,确认自己的高考实力究竟处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上;二要在回顾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把自己和周围不同实力的同学区分开来,确认自己的强势学科与弱势学科所在,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复习效果才是最好的,从而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备考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一旦对自己有了全面了解和理智把握,那么,该怎样制订和完成每天的备考计划、利用课堂以外的空余时间有侧重地复习,该如何采取适合自己的备考方略、选择与其他同学有区别的复习路径等,心里边就有数了,情绪上也稳定了,瞎敲乱打的盲目追逐行为肯定就不复存在了。

  尽力而为

  所谓尽力而为,就是在了解自己高考实力和有劳有逸调节自己的前提下,尽全力专注于复习备考当中。具体讲,它有两点基本含义:一方面,要对自己“一次性有效学习时间”的区间范围作出客观确认,在有效复习的时间限度内,开足马力,争取有效完成更多的备考内容。一旦超出了有效复习的时间限度,就必须站起身来或走出室外,让大脑脱离学习状态,进行短暂时间的“供氧调节”,然后再回到下一个“一次性有效学习时间”的范围中去。这里最忌讳的是,本来已经疲惫了,没效果了,但看到周围同学还在继续埋头用功,便苦苦硬撑下去。这种盲目攀比行为,是最愚蠢的备考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尽力而为最重要的本质内涵,即越是临近高考,越是紧迫感过强,就越是应该抱定平常心态。应早晨起来跑跑步,中午时间适当休息,晚饭前后散散心,晚自习后不再过量延长复习时间,更不要由着性子通宵开夜车。唯有如此,才能使每天学习的身心疲劳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和及时消除,始终保持旺盛的备考状态。否则,若不能有劳有逸地每天坚持调节自己,长期性的学习疲劳累积起来,势必会导致脑神经衰弱后的厌学情绪和焦躁情绪产生,以至影响到高考临场时的正常发挥。

上一篇:导读     下一篇:吃好睡好运动好,高考才能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