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六】
■陶继新 武际成/文
编者按:
四年前,陶继新先生采访潍坊八中武际成校长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是一个读书人。他办公室里的书架上,放满了很多颇有品位的书籍。随便翻阅,竟然多有他随手写下的读书感想和选编的美文集锦,甚至如陶继新先生近几年所写的作品,他几乎都一一作了批注,而且深得其中的要旨。正是因为一直与书相伴,武际成的管理中,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影子”。所以,陶继新先生感到,他是遇到了一个文友,一个用文化诠释教育管理的校长。近日,通过QQ,陶继新先生就与这个有过四年文化交情的朋友,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武际成,195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7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潍坊第八中学校长、书记。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武际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细管理、注重养成,以明确系统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其经验多次在省、市、区范围内推介。目前,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已有专著《我的办学思考与探索》《朴实中的深刻》出版发行。
武际成曾荣获潍坊市首届十佳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称号,获得潍坊市政府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角色定位——
做个知书达理的校长
【武际成】关于校长角色的定位,近年来大家见仁见智,想想也都在情理之中。前些天,我外出做了个题目叫《做个知书达理的教师》的报告。我总在想,“知书达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也可以作为校长最基本的角色定位。校长要喜欢读点书,善于读点书,知道书上要求我们怎么去做,怎么去办学?这可以看成是“知书”。关于“达理”,我给予它三层意思:一是要通达社会伦理道德和校长职业操守,简称为“伦理”;二是要明白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简称为“法理”;三是要懂得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简称为“事理”。所以,我觉得做一个校长,“知书达理”是最基本的定位。
【陶继新】您对“知书达理”的诠释很有道理。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校长则是这方圣地的形象代言人。校长只有通过读书,特别是经典诵读,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知书的目的,则是达理。好的作品中大都流淌着真善美,作者从心灵层面与书中的作者对接之后,其思想品格就会无形之中得以提升。一个优秀的校长,既应当是优秀的守法公民,还应当是教育法律上的精通者,不然,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法的红线而遭至失败。规律不只是教育法规,还有教育行走之道。如果离道而行,即使当下取得一点成绩,其后也会遭到惨败。
【武际成】要做到“知书达理”,校长就要善于通过一个个“学习、思考、践行”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水平。“学习、思考、践行”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周期,只有不断总结和提升,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才会迅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如此,作为校长更应当如此。
【陶继新】“学习、思考、践行”是三位一体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陶行知则主张知行合一。脱离了实践,所有的学与思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不过,这里面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习不等于一般化地阅读报刊图书,而应当直抵上层,因为当下可供阅读的东西太多,有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如果不是读好的作品,就有可能误入歧途。思考也不是泛泛地思考,而应当深入下去,特别是要与教育的现实结合起来,所以就有了践行。邓小平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管想象得多么美好,如果在实践中行之不通,就没有了价值。正是学习、思考与践行的循环往复,才有了校长一次又一次的认识与实践上的飞跃,才有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发展。
【武际成】我非常崇尚您“取法乎上”读经典的见解,也受益匪浅。在读经典时,不时有种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心里顿时兴奋异常,清爽无比,那种感觉才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
【陶继新】是啊!阅读经典,就等于向世界大量索取智慧与思想。我们正是在一天又一天地听这些未曾谋面的大师的“课”的过程中,才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人格与文化品位的。
【武际成】关于办教育,我信奉老教育家安文铸的话:“教育是一个长周期、迟效益的社会活动,经不住忽左忽右、时东时西的折腾。回顾历史,我们有着痛心的教训。”办学中,善于按教育规律去办事,就会少些失误,多些成效;给现行者些教益,给未来者些财富。现在中国办教育的人,还有许多静不下心来,潜不下心去,致使当今的教育仍很浮躁。我们必须善于从历史上吸取教训,特别是当今的校长。
【陶继新】老子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浮躁的结果,失去的是教育的本质的东西。人也是这样,大凡追求名利的人,心灵多已喧嚣起来,试图“立竿见影”,妄想马到成功,到后来大多虎头蛇尾,甚至以失败告终。而急功近利的结果,使得原本是长期效益的教育,也变成了短平快的豆腐渣工程。更为可怕的是,孩子成了这一工程的牺牲品。我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是有点丧了良心的。
规律之中是有“道”可循的,离开了“道”的内在支撑,教育就会出现大的问题。而依“道”而行,就会对于人们孜孜以求的成果不求自得。办学中校长寻“道”是非常重要的。依“道”而行,是学生、教师、学校之大幸,也应该是校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武际成】非常赞同您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不知对错而去做,错了还可原谅;如果明明知道错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仍然去做,就是欺世盗名,真是“有点丧了良心的”。
【陶继新】人人都会犯错误,只要“不贰过”就不能为过。如果明知不对但却一意孤行,则是错上加错。特别是由于这种错误而贻误了生命的成长,无异于作恶犯罪。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的职业道德感是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也是其人格高下的试金石。
办学理念——
构建全校上下共同的愿景
【武际成】创建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在学校就是师生的共同愿景。多年的办学使我体验到:办学理念,就是为学校所有的人构建一个共同愿景,让大家向着同一目标不断前行。这样去认识办学理念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陶继新】愿景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根据师生发展需求实际而勾画出来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好的学校发展愿景是对师生的一种美丽的“诱惑”,从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去奋斗。
【武际成】2004年5月15日,潍坊市教育局在潍坊八中举办了“潍坊市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专题研究潍坊八中系列办学理念,在当时还属先行,引起了轰动。我当时就想:办学中总要给师生们一个前进的方向,并昭示师生们怎样抵达目标。这就是理念,这就是愿景,这就是一个学校最不同于其他学校之所在。
【陶继新】愿景不是随便可以移植的,它有“这一个”的个性特点,其间蕴含着这所学校的校长智慧与教师期待。
【武际成】正是这样,我们才将潍坊八中的基本办学理念界定为:“堂堂正正做人,圆圆满满治学”。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与践行,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就两件事,一是明确怎样做人,二是明确怎样做学问。做人的高境界是“堂堂正正”,做学问的高境界则是“圆圆满满”。
【陶继新】“堂堂正正做人,圆圆满满治学”这一富有个性特色的愿景,反映了师生的共同心声,有了您的超越别人的智慧与思想,美好而又可以抵达。
【武际成】潍坊八中的系列办学理念,围绕的中心是人,是以人为本。如果说,“堂堂正正”、“圆圆满满”还太概括、太概念化,那我们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主动、健康、全面发展”。因为“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陶继新】主动才有自我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主动与健全的人格相悖而行,就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健康才有生命的根基,但如果只是关注外在身体的健康而忽略内在心理的和谐,就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外在的健康也不复存在;全面才有和谐的发展,但如果没有这种协调,就可能因为某个方面不发展而使平衡失调,破坏了和谐之美。
【武际成】潍坊八中的校训是“诚信恒远”,这是我们的重要理念之一。校训如同一所学校的眼睛,它规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学校的教育目标。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集体的生存之基。诚信如同生活中的水和空气,有它不觉得珍惜,没它将寸步难行。我们之所以将“恒”纳入校训中,因为“人而无恒,终生一无所成”。“恒”是通向人生目标的“舟”和“车”,没有它,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陶继新】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缺失了诚信,就失去了人之生存于世的基础。“恒远”也很重要,一个人没有恒心,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会知难而退、浅尝辄止。很多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往往中途停止了前行的脚步;其实,这时也许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远了。但由于没能跨越这短短的一步,却失去了走向成功殿堂的心灵愉悦。而且由于一次又一次地在中道而退,几乎一直享受不到成功的鼓励。这样,还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凡事都难成功,凡事都不会带来愉快。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给人带来的不只是事业上的不顺,还有心境上的沮丧。
如果说“诚信”是从道德层面讲的话,“恒远”则是从意志方面说的。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锻造出人格品质健全的人。
【武际成】如您所说,学校教育必须将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雕塑是自己立意设计的“方圆”,直接点的意思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个性与社会性的结合点,才是我们应当把握的“度”。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应当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陶继新】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较差,而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却是越来越讲究规则,不然,就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立足。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走向世界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得不到世界的认可。我们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可是,这并不是说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到一些发达国家看看,在公众场合人们多是小声地谈话,而不是大声喧哗,这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其实,中国古代就特别重视规矩,一些礼仪之中就有言行的规矩。孔子“食不语,寝不言”等名言,就是讲的文明规则。
大教育观——
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武际成】我总认为,办学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我叫它作“大教育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去做的,这比什么都重要。教育对于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赞成这样的观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陶继新】学生的潜能之大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可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潜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主、自由探索的空间太少了,特别是缺少持续不断的优质的心理暗示,即没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您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武际成】做得很不够,只是向这方面积极努力。有种“泡菜水理论”认为,南方人吃的泡菜,兑制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腌制出来的萝卜、白菜等泡菜的味道。这里讲的就是“大环境”、“大氛围”对个体的决定性影响。实际上,办学校追求的就是一种良好氛围,良好氛围是无价之宝。
【陶继新】氛围虽然无形,却有着一种滴水穿石的特别力量。犹如春天的“小雨”,虽然“细无声”,却点点滴滴渗透到了“大地”之中。生长在其上的万千物种,也就全部吸吮了雨之精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