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摆脱边缘角色的理想与现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园边缘”如何变为“育人中心”

  要想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向往之地,中小学图书馆需要的不仅是尊重与扶持,更是角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创新。

  中小学图书馆从“边缘”走向“中心”之路并不平坦。来自基层的探索或许还显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大变革已从这些小变化开始。

  当选“体育之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生只要在德智体美劳任何一方面取得成绩,就能获得“学分币”。有了这些“学分币”,学生不仅可以在图书馆看书、借书,还可以到图书馆专设的“文化超市”里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和各类文化用品。这样的图书馆“改造计划”如今就出现在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学校里。校长江雪元欣喜地发现,为了能买更多的好书,学生们都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图书馆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在上海,许多校长、馆长和江雪元一样,正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图书馆不再被遗忘在学校的“角落”。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研究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教师对信息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在大量的馆藏资料中进行筛选、整理,编制了《教海罗盘》,内容包括文摘、新书介绍、索引。《教海罗盘》被送达各年级组后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图书馆还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借阅数据进行分析,和语文组合作设计了“师大附中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测评卡”,从中研究学生的阅读取向,并对每位学生作出评价性信息反馈。这张“测评卡”已纳入学校“学生自主发展成长包”。

  改变以书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而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开展服务,不少图书馆已经从这种转变中尝到了甜头。为了更好地优化资源,上海市普陀区部分学校图书馆打破校与校的壁垒,开展了馆际互借,让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更科学的配置。卢湾等区的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在假期为全区学生开放,其中一些学校的图书馆还为社区提供读者服务,使学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不断扩大。

  但是,图书馆要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另一个中心,仅靠图书馆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领导的支持、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同样不可或缺。因为除了藏书、资料检索等,今天的学校图书馆需要拓展更多的功能。

  “图书馆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在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看来,课程与图书馆书籍资源的整合,产生的将是“1+1>2”的效果。

  在华东师大二附中,不仅一些必修课,如经济学常识、生命科学等课程会根据内容需要在电子阅览室上,一些拓展型课程,如李志聪老师的《国内热点问题研究》、夏寅初老师的《面对面决策》更是将图书馆作为主课堂。课程与图书馆时空资源的整合,使学生更加亲近图书馆,也对师生的主动学习和研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书馆也可以成为学生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1996年成立的复旦附中“书迷会”如今已是杨浦区的明星社团。作为“书迷会”的指导教师,阎衡秋意识到“书迷会”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发挥图书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借助“书迷会”这一平台,复旦附中图书馆与语文教研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了暑期读书活动、首届“复兴杯”名校读书节活动,让一大批“学生阅读明星”脱颖而出。

  华东师大二附中则在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开设了学生管理图书馆的项目。图书馆的学生志愿者如今已有30多个,他们参与图书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订,参与选书、购书,对图书馆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成为连接图书馆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朱家角中学,学校图书馆更已成为知名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的坚强后盾。

  从“边缘”走向“中心”之路并不好走,要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扭转学生处于低谷的阅读现状,这些基层学校的探索实践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谁也无法否认,许多大的改变就从这些小的变化开始。如同阎衡秋所相信的那样,“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中小学图书馆的价值”。

  【相关链接】

  国外中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

  【日本】“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心脏”是日本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口号。在日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养尤其受到重视,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职务。日本《学校图书馆法》将学校图书馆员工的专业职务定名为司书教谕(教谕即教师)。该法第5条还规定,取得司书教谕资格,必须首先取得教谕资格,其次应完成司书教谕的讲习课程学习,并达到考核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日本成为有专业职务资格的司书教谕比成为学校的其他类教师更难。同时,为促进中小学司书教谕专业化发展,日本还建立了基于工作经验积累和能力评价的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司书教谕个人的、集体的业务研修制度。

  【美国】美国各中小学对图书馆的建设都很重视,重点表现在积极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建设和对学生的引导上。图书馆的老师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学生作研究和实验的指导者。学生提出要求,图书馆的老师要迅速帮其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甚至提出更科学的建议。图书馆的工作比任何一门具体科目的教师面临的问题都复杂,所以,这里的教师大都在教育学院进修过有关课程或取得了专业学位,同时具备多学科的丰富知识。在对学生的引导上,一是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或由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完成作业,甚至直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现场教学。二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进入图书馆。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实践,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从而学会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瑞典】在瑞典,很多城市为学校图书馆组织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两种:一种是学校资源中心,它通常负责图书的选择与采购,同时建起一个中心图书馆收藏处,以供城市中所有的学校使用,为的是帮助人们提高读书效率以及为科研项目服务;另一种是由地方管理者来协调学校图书馆的活动,他们就图书馆的管理、建筑格局、藏书剔除、课程安排以及相关的问题提出建议,还为学校安排作者访问和其他的文化项目。  (罗朝猛 徐伟)

  【记者手记】

  学校图书馆使命何在?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是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

  对一个国家来说,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是举足轻重的。其间的差别,就在于我们对中小学图书馆价值的认识。

  而无论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还是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看,中小学图书馆都不该被漠视或者淡忘,而应该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成为“育人”的阵地。爱因斯坦曾说,真正的教育成果,是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之后还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他说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上的重要使命。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建立自己的“精神账户”的重要阶段,而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她潜藏的文化底蕴,具有课堂教学所无法涵盖的博大与精深,也发挥着现代媒体无法替代的职能与作用,理应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承担起重要责任。

  中小学图书馆也应成为“教改”的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大,仅仅依靠教材、教参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将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要为师生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资源,成为师生拓宽视野的第二课堂。

  中小学图书馆更应成为“文化”的阵地。教育是项特殊的事业,不仅培养着今天的学生,更引领着明天的经济、科技、文化。而校园不仅是城市吸纳知识、信息、人才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的高地。如果说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关系着“书香校园”的成长,那么一个个“书香校园”的形成所带动的将是一个“书香中国”的崛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小学图书馆潜能的开发,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