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育人构筑师生和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原来,父母不和、家庭暴力,让少年时期的他承担了太多的伤痛。所幸的是,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遇到了苑媛这样一位富有爱心的导师。

  “成长导师就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苑媛看来,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面对一条崭新的道路,往往容易迷茫、盲目,当他们面对诱惑的时候,需要有人伸出手去扶他们一下,这正是成长导师的意义所在。

  从2005年起,中央财经大学尝试推出了本科生成长导师制,鼓励全员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特别是我校的大一新生安排在上庄校区,离校本部比较远,缺乏校园文化传承,设置成长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慧君对此深有体会,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她每年都亲自辅导四五名新生。

  网上征集教师、师生双向选择,新颖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教职员工跃跃欲试,4年下来,志愿担任成长导师的人数如滚雪球般增加,现在已达462人次,覆盖20个本科学院的1400多名学生。

  服务育人

  后勤部门问计学生

  这两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很多以前不和学生打交道的部门,现在也改变了方式,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

  “比如资产管理处,采买桌椅板凳、宿舍卧具的时候,都会事前征询大家的意见,甚至会考虑到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身高问题,和过去直接拍板的做法大不相同。”学生处处长朱凌云说,每学年学校还召开听证会,校领导与后勤集团负责人到会听取各班负责人的意见,并在会后通过校园网对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逐一解答,尽量让学生满意。

  “我们学校有两个食堂的餐饮卫生等级达到了卫生监督局制定的A级,比肯德基还要干净呢!”即将毕业的保险学院学生杜娟笑着说。

  服务观念和服务质量的转变,同样来自于学校对于全员育人的积极推动。2005年,学校开始酝酿建设全员育人工作的考评体系,并在2006年首次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今已经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套考评指标体系,分别针对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教辅、服务单位进行考核。

  2008年年底,第二次全员育人工作考核在中央财经大学拉开序幕。全校29个教学单位、19个职能部门以及6个教辅单位参与,涉及1338名教职员工。

  单位自评、网上展示、考评小组实地考察、委员会评价,4个环节一丝不苟地实施下来,历时整整2个月。每个考评小组里除组长、组员外,还有2名学生代表。“育人工作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对于学生的意见我们非常重视。”侯慧君说,考评小组会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实行“一票否决”。

  在这次考核中获得“先进”的商学院,有一个由学生创立的“KAB创业俱乐部”颇受好评。“在做创业俱乐部的过程中,学院一直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创业俱乐部负责人李买山说,去年他们争取一个叫做新街社的项目,党总支副书记李飞霞老师专门安排同学们在她的办公室写计划书,不厌其烦地针对每一个细节跟大家一起推敲,最后,俱乐部成功争取到了这次近距离接触商业项目的锻炼机会。

  “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出生、长大,我们要提供符合这一代年轻人需求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侯慧君说,学校下一步目标是在前两次全员育人考评的基础上,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制度建设与指标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