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育人构筑师生和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琴

  “老师,我可以跟她一起做项目吗?”有天晚上,中央财经大学刘姝威教授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北京,打开电脑,她的聊天对话框就闪烁起来,跳出这样一句话。

  “我一看就明白了,准是喜欢上一个女孩,想让我给他们创造条件。”刘姝威笑着说,她主持的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常年有三四十名本科生参与学术项目,由于刘姝威平易近人,与大家打成一片,学生们遇到什么情感问题都会向她倾诉。

  学术道路上的精神传承、成长过程中的真诚信赖、社团活动里的彼此鼓励,在中央财经大学,师生间互动融洽的事例不胜枚举,学校党委副书记侯慧君充满感情地说:“也许我们的大楼不够、大师和‘大家’数量有限,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师生亲如一家,大爱溢满校园。”

  学术育人

  教授辅导本科生科研

  2001年年底轰动财经界的“蓝田事件”,让刘姝威教授一举成名。当时她从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中发现这家公司实际已成为“空壳”,当即撰写了一篇800字的短文发表在《金融内参》上,一举粉碎了一个持续5年的股市神话。

  在学术问题上立场鲜明、敢于直言的刘姝威,在学生眼中,既是情感生活中的益友,更是学业道路上的良师。

  “财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像银行、财会部门等都是经济犯罪高发区,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操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姝威说,作为财经专业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暴利必有暴弊”,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做人道理。

  刘姝威给大一本科生开设“模拟投资银行”课,由于她授课方式灵活独特,这门课受到了学生的热情追捧。2008年,全校1800多名新生,有980人选了这门课,气氛活跃的大课堂成为校园一景。

  几年来,跟随刘姝威搞研究的本科生中人才辈出。2008年1月,黄一飞、王晓两名学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学校承担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中,1/3的学生也都来自她的研究中心。

  像这样“学术育人”的事例在中央财经大学还有很多。为了推动“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中央财经大学近几年推出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让教授学者们深入到本科生中间,在从事教学科研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学业和思想上的辅导。目前,各学院共有218名综合导师,占学校任课教师的近30%,辅导学生1500多名,覆盖面超过30%。

  “以前我总觉得本科生不可能搞科研,是郝演苏教授鼓励我不要轻视自己,尽量去试。”该校首个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本科生李若瑾深有感触。

  “郝教授不仅鼓励我在学术上有所追求,更要求我注重个人的学术品格和职业道德。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总要有站出来说话的人’,即使为此遇到一些反对声音,但面对社会责任,决不能知而不言”。

  最近,郝演苏教授荣获2008年度中国金融专家远见奖,李若瑾说,郝教授的言传身教,将对她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

  管理育人

  教师争当学生成长导师

  小林(化名)刚进入中央财经大学时,扎着耳洞、戴一只耳环,常常抽烟喝酒。可就是这样一个我行我素的男孩,大二时竟主动要求当班长,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发生在小林身上的变化让许多人感到吃惊。

  “其实这一切并不离奇,是老师的及时关注和到位的管理换来了学生的信赖。”作为小林的成长导师,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的苑媛老师微笑着说。

  社会发展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最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院系之一,教师除了教学、科研之外,还要承担一些学生管理工作,学院每年大约有60名新生,按学号依次分配给学院的30名教师进行辅导,苑媛对小林的关注从一堂心理学课开始。

  “在一个课堂互动环节上,我注意到小林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满脸写着桀骜不驯,我就特意走过去问了他一个问题,他回答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你冷酷的外表下面其实有一颗柔弱的心’。”苑媛回忆说,当时小林没说什么,只是表情发生了细微变化。

  大一下学期的一个深夜,苑媛突然接到了小林的电话。“老师,我觉得特别孤独,就想和您说说话。您是第一个理解我的人。”喝醉酒的小林在电话那头哭泣。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小林逐渐吐露心声。(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