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莞人子女在莞:有书读 读好书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在东莞这个土地面积仅为2465平方公里的地级市聚集了约千万、六倍于户籍人口的新莞人,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一项最为严峻的课题。面对巨大的压力,东莞市政府“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思路和模式,全力挖掘公办学校的接收潜力,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使新莞人子女在东莞有书读,读好书。截至2009年8月1日,新学期新莞人子女入读公校报名统计结果显示,有超过12万新莞人子女获得入读公办学校的资格,占东莞市公办学校接收能力的40%。为了使新莞人子女能够跟东莞本地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待遇,东莞市政府不遗余力。
■本报特约通讯员 林勤/文
新莞人子女入学呈爆炸式增长
2001年,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只有9.94万人,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增至47.14万人,7年间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5.3万人。
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在这场“民工潮”中,新兴工业城市东莞无疑扮演着一个巨大的人口输入地的角色,成千上万的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向东莞涌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在东莞这个土地面积仅为2465平方公里的地级市就已聚集了约千万的非户籍人口在此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与这个庞大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东莞市户籍人口仅有170多万人,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约为6:1!
在东莞这个热情友善的城市,这些外来人口被亲切地叫作“新莞人”。6倍于东莞人的新莞人,在带来他们的家乡特产、家乡习俗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子女甚至亲戚朋友的子女。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从2001年开始,在东莞市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数量一直呈爆炸式增长。
2001年,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只有9.94万人,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增至47.14万人,7年间增长近4倍。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占全市中小学学生的比例从2001年的25.5%增至2008年的66.1%,是本市户籍学生的约2倍。
非户籍人口是户籍人口的约6倍,非户籍学生是本市户籍学生的约2倍,年均5.3万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学生增长速度,可想而知,要做到让每一位新莞人子女都有书读、读好书,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
公办学校义不容辞敞开怀抱
目前,在东莞市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分别是106950人和17946人,将它们全部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后,东莞市财政每年需支付9.52亿元。
“高兴,高兴坏了。”现住东莞市横沥镇阳光粤港花园的新莞人何举,这样描述他领到退还的借读费和书杂费的心情。他来东莞已近20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横沥中学就读初一,儿子在横沥中心小学就读小学二年级。他说没有东莞户口仍能入读本地公办学校已是一大幸事,他从未奢望有一天还能享受和本地户籍学生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待遇。今年5月先后接到两所学校退费的通知时,他心里乐开了花。
与何举的儿女一样,还有124894名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收到了退费通知。那沉甸甸捧在手里的,不仅仅是退回的几千元的借读费和书杂费,而是新莞人子女能够享受跟东莞本地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待遇的那份欣慰与自豪!
新莞人,喜不自胜;老莞人,神情凝重。
东莞市凤岗镇华侨中学招生办主任李兆担介绍说,华侨中学初中部现有在校生1500人,其中新莞人子女学生720人,所占比例达到48%。从今年春季开始,东莞市参照本市户籍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将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全部纳入免费范围。按东莞市初中生生均教育经费每年11753元计算,仅华侨中学一所学校,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市财政就得投入教育经费约846.22万。
目前,东莞全市共有302所普通公办中小学,全市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分别是106950人和17946人,按小学生、初中生每年生均教育经费6933元、11753元计算,将这些新莞人子女全部纳入免费范围后,东莞市财政每年需支付9.52亿!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东莞一直以来的立场和态度。东莞今天的成就,新莞人功不可没,东莞未来的发展,仍离不开大量新莞人的参与。让新莞人子女享受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让新莞人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莞工作、生活,东莞市政府一向不遗余力。
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是一所全日制镇属公办学校,属于广东省一级学校,教学质量上乘,“在我们这样一所学校,新莞人子女学生占到全部学生数量的75%。”校长谭丽萍说:“这足见东莞市公办学校敞开的怀抱是多么宽广。”
“敞开怀抱迎接新莞人子女入学,公办学校义不容辞!”凤岗镇中心小学校长曾锦辉的一席话道出了东莞市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几乎每一位新莞人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子女可以入读公办优质学校,而尽可能想出办法让更多的新莞人家长实现这个心愿,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解决新问题要有新办法
要将目前就读于民办学校的新莞人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东莞市至少提供51.97亿的建校经费及27.96亿的免费入读教育经费,仅靠东莞市政府的一己之力难以承受,发展民办教育势在必行。
公办学校以有限的力量承载了历史上空前的学生人数,但进入新世纪后,新莞人子女上学的亏空依然巨大。
2000年以前,新莞人子女基本上都能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然而2000年以后,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入学以每年5.3万人的数字大幅飙升,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日益吃紧,东莞市政府虽然竭尽全力扩充公办学校学位,但新莞人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在解决新莞人子女入学问题上,公办学校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位有限,学位扩充能力有限。”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说。
杨晓棠算了这样一笔账:2008年,新莞人子女在民办学校读小学的有284806人,读初中的有61692人,以东莞市目前新建公办学校普遍的建设水平,小学生生均占地一般不小于12平方米,初中生生均占地一般不少于18平方米,要将他们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东莞市至少要腾出土地452.81万平方米;以生均1.5万的建校费用计,将耗资51.97亿;再加上这批新莞人子女每个学期免费入读的教育经费27.96亿,如此庞大的支出,如果仅仅依靠东莞市政府的力量,将是政府不可承受之重!
新莞人不间断地涌入,现有公办学校的接收能力已近饱和,仰仗政府即刻拨出天文数字般的教育经费全数兴建新公办学校及全数接纳新莞人子女入读又不现实,如果仅仅依靠学位紧缺的现有公办学校来解决新莞人子女入学,将导致众多的新莞人子女中的适龄入学儿童陷入无书可读的境地,怎么办?
“全社会对民办教育要有高度认识,在全市形成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氛围!”2002年在东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现任广东省副省长、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佟星指出了解决新莞人子女在莞接受义务教育的一条新路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这次会议成为东莞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大分水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场市委书记都为民办教育摇旗呐喊的会议,与2002年5月市教育局民办学校管理办公室成立,2003年9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一起,给原本尚持观望态度的办学人士吃了定心丸,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东莞的大地上成长起来。
先后创办了大朗启明学校、启东学校、启明星初级中学等数所以新莞人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董事长李陆淡,在回忆2002年创办大朗启明学校的情景时说:“当时有不少入学适龄少年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大朗生活,当地公办学位十分有限,眼看许多新莞人子女就要陷入无书可读的困境。一是市场有这个需求,二是教育是我一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认为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再加上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的一系列举措,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竭尽所能投入数千万兴建了启明学校。”
李陆淡的话道出了众多民办校长的心声。正是这些热心办学、胸怀抱负并看清时势的人士,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入学的燃眉之急,为新莞人子女入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积极的政策引导民办教育
要让更多的民办学校办起来,让其入读费用在大部分新莞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有赖更稳定、更可靠、更有力的力量,那就是政府和政策。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01年,东莞市只有民办普通中小学27所,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16876人,占全市新莞人子女总数的17%,而到2008年,东莞市民办普通中小学增加到233所,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学生346498人,占全市新莞人子女学生总数的73.5%。民办学校在新莞人子女入学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然,这么多民办学校得以创立并不能仅仅归功于办学人士的教育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些来自意识形态的力量始终是不够稳定、不够可靠、充满变数的。让这么多学校办起来,让其入读费用在大部分新莞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除了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之外,有赖更稳定、更可靠、更有力的力量,那就是政府和政策。
国家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也是东莞市政府对民办教育的一贯态度。200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颁发了《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东莞市教育局、各镇街教育办也将打好“民营牌”作为新时期发展教育的重头戏。
在东莞市绝大部分镇街,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享有同等的税收减免政策、学校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按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土地征用享受国家基础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降低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随之降低的是新莞人子女的入学成本。
200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又成立了民办教育专项发展基金,每年拨款200万奖励20所以新莞人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李陆淡开办的启东学校正是这批受奖励学校中的一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李陆淡说:“最值得高兴的不是10万元的‘意外之财’,而是这10万元所表现出的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这10万元,我分文未用于私利,而是全部都用于学校增聘外籍教师,让新莞人子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
东莞市政府推行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在行政管理、办学条件、教师管理和初升高上的四“统一”,使更多的民办学校成长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东莞公办学校的学位有限,民办学校成为解决新莞人子女入学的主要力量。要让新莞人子女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除了大力挖掘公办学校的接收潜力,同等重要的是要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成为新莞人心向往之的优质教育殿堂。东莞市政府决定用四个“统一”打好这场攻坚战。
行政管理统一,将民办学校纳入与公办学校统一的管理体系。东莞市教育局成立了民办学校管理科,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收费、学籍、财务、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组织、课程开设、教材征订等一系列办学行为,并给予具体的办学指导。另外,东莞市各镇民办学校都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直接由各镇街宣教办纳入本镇学校的常规管理。
办学条件统一,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参照同层次的公办学校。在校园设施设备方面,东莞市的民办学校参照同层次的公办学校设置标准执行,不断提升办学条件。
教师管理统一,逐步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统一管理体系。东莞市教育局拟定了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相关规定,使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在任职资格、合同签订、培训奖惩、职务评审和工资福利等各方面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