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讲述沧桑巨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在北京广化寺正式开馆。   ▲1931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新馆舍落成,成为当时地标性建筑,由此结束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成立以后没有专门馆舍的历史。该馆舍按照图书馆典藏图书、提供服务的需要设计建造,比以前借用、租用的寺院、官房、宫殿等建筑更适合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如今,该馆舍为国家图书馆古籍分馆。   ▲1987年10月6日,北京图书馆14万平方米新馆投入使用,由于条件与环境的极大改善和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北京图书馆跨入了当时世界先进图书馆的行列。

  ■上官林白

  100年艰辛探索,100年精神守望。从1909年到2009年,国家图书馆馆名几经更迭,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到北京图书馆,再到国家图书馆。馆舍也几经变迁,从暂借什刹海北岸的广化寺,到国子监南学旧址,到北海河畔的文津街7号,到紫竹院旁的新址。然而,无论怎样的历史变迁,百年来,在这方书籍的天地里,无数学人“为往圣继绝学”的信念从未改变。

  2009年9月9日,一向准时在上午9点开门迎客的国家图书馆延后1小时开馆,这一特例是为了迎接国图百岁生日。100年前的这一天,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1916年,教育部发文告之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作为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近日在国家图书馆揭幕。展览从1909年京师图书馆筹建开始,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全景概观国图百年历史长卷,具体展示百年国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展览分“筚路蓝缕”(1909—1927)、“基业初奠”(1928—1949)、“万象更新”(1949—1966)、“劫波共渡”(1966—1976)、“走向辉煌”(1977—2009)5个单元,分别讲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期间以及改革开放后国家图书馆的沿革、馆舍的变更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这是国图首次系统而详尽的馆史展示。

  在近200幅图片中,有蔡元培、鲁迅出席1917年京师图书馆重新开馆典礼的合影,有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典礼照,有国宝《赵城金藏》当年的修复工作照,有1958年国家图书馆专门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放借书证的文件图片,有田汉、冰心、艾青、陈景润等名人来国图参观、讲座、借阅的资料镜头等。展出的40种实物档案中,有邓小平、江泽民等为国图题写的馆名原件,有存留下来的雕刻“京师图书馆”5个大字的灰色方砖,有郑振铎捐赠所藏书籍等相关资料文件,每一件都可谓弥足珍贵。

  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馆史展是对国家图书馆百年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我国100年来图书文化事业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