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我坚强的理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益众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中学校园内一条普通的标语。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期待中,因北川中学而闻名的校长刘亚春,正带领曾一同遭遇苦难的全校师生微笑着告别忧伤,以“不服气”的心态和“争口气”的决心奋勇前行,开创北川中学的未来。

  地震中失去亲人,校长的责任重于泰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名不见经传的北川中学遭受毁灭性的重创。

  当时,刘亚春正和食堂工人、管理人员在学生食堂开会。仅仅是一瞬间,刘亚春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幢五层高的教学楼,一幢完全垮塌,一幢塌下去,只剩下歪斜的三层……正在上课的师生被废墟掩埋,到处是呼救声、哭喊声。

  通讯中断,道路坍塌。他立即派人前往两公里外的县城报信求救,同时迅速组织师生展开自救。

  在烟尘呛人、余震不断的废墟上,刘亚春带着老师们用手刨、用肩扛。“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要刨出更多一息尚存的生命。”刘亚春对老师们说。

  5月12日傍晚,刘亚春知道妻子没了。直到5月13日,他仍抽不出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妻儿。他围着废墟满场喊,满场跑,不断地安慰被困的教师和学生。喊得太久,嗓子哑了;站得太久,脚骨疼得厉害。

  “看到那么多学生被压,却又救不出来,我当时心里直冒火!”刘亚春说,“表面的学生好救,塌下去的那两层学生很难救。我们就想办法在楼板上钻洞,从洞里挖,又救出几个学生来。”

  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刘亚春带着老师们冒死奋战,硬是用双手把200多个年轻的生命从死神的魔爪中夺了回来!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家属被埋在废墟里,但没有一个人先去寻找自己的亲人。

  地震中,刘亚春的妻子和儿子遇难,至今没有找到遗体。

  “那是我最亲最亲的两位亲人!至今,丧妻别子的痛苦,仍然像毒蛇般咬噬着我的心灵。”但在刘亚春心中,教师的使命、校长的职责重于泰山。“作为校长,在紧要关头,灾情就是战场,我必须坚守岗位,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老师和学生!灾难可以毁灭我们的校园,但毁灭不了我们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这个瘦小的44岁中年汉子两鬓有些许斑白,说话语速缓慢而坚定。

  刘亚春是绵阳安县人,妻子梁乐平是遂宁射洪人,他在10年时间内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也有妻子的一份支持。他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创造出北川中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成绩。

  直到2008年底,绵阳市公安局才通过DNA鉴定找到刘亚春儿子的骨灰。在市公安局的电脑上看到儿子遗体的照片,捧着装着儿子骨灰的布袋,刘亚春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像牛皮糖一样坚韧,成为北川中学师生的精神支柱

  1984年,刘亚春从安县师范学校毕业。刘亚春本身是安县人,安县跟北川相邻,毕业后他就选择了到北川工作。1990年,刘亚春拿到本科文凭;6年后,来到北川中学。

  2000年,刘亚春成为北川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同时还担任班主任。这年夏天,刘亚春带的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高考成绩实现了北川中学近十年的突破。随后,刘亚春到教务处工作。那时,刘亚春分管高三工作,同时还教书、当班主任,工作量极大。

  2004年10月,刘亚春成为北川中学的常务副校长。2006年3月,刘亚春开始做校长。(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