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的书法艺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秦国仁作品

  ■路加

  

  在一个崇尚奢侈的时代,人们往往喜欢一些复杂的形制和繁复的意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书法这门古老的有着中华民族文化遗传基因的艺术形式,同样未能幸免:书写者越来越多地为这门艺术注入一些人为的非书法因素的负担。比如为了刻意追求效果,把字写得越来越大,却越来越没有书法的精神;变化越来越离奇,却越来越远离书法艺术的精髓等。

  也许正是这种对书法精神的渴望,使我在像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的书法作品面前,感到眼花缭乱和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厌倦感。然而,这种灵魂的焦虑感,在中国美术馆2009年12月2日的“问墨——秦国仁书法展”上,得到稍稍缓解。也许因秦国仁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青年书法家,尚未受更多精神污染,因而保持了一种来自书法本身的精神内涵。在进入中国美术馆展览室的一刹那,我几乎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看到的不是我已经习惯了的复杂而庸俗的书法作品,而是一下变得简洁起来的艺术——这无疑是一种与这个时代潮流相背离的做法,他让它们回到了简单、简朴和古朴的远古精神时代。

  在一幅秦国仁自撰内容的书法作品里,书法家毫不掩饰地交代了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其间遇到的人与事等,甚至连写错或漏掉的字都是改写或增补上的,正是这种毫不掩饰的自然与真实感,使这幅作品体现出书法家的朴实人格和可贵艺术品德。最能引起心灵震颤的是一幅叫做《千字文》的大幅作品,挂在一入展厅的门口,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在这幅作品里,书法家笔下变得简单的笔画和蕴含于其中的书法精神竟然呈现出一种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在这幅作品里,竟然能够看到蒙古草原上,每一片草叶摇动的姿态、露珠的闪烁以及万马奔腾意象的错落有致的排列——然而这一切却是以如此简单的形式来表现的。于是,我深信书法家一定在其中至少融合了汉字和内蒙古语言符号的文化成分,演变出一种深藏两种文字、文化密码的书法作品。

  使书法变得简单、童稚和天真,为书法这种不堪重负的艺术形式删繁就简,是秦国仁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独特之处,而这恰恰是书法家在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贵艺术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