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校长的10天“替身”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细节的力量同样震撼着四川省广元市南鹰小学校长李毅。他说,12月17日这一天,他是在捕捉细节中度过的:在中关村一小的楼道里,校园志愿者在楼道涂鸦板上歪歪斜斜写着的一行“在跑道上越快越好,在楼道内适中为好”的稚嫩小字,让他从中既切身感受到了一块块小小的涂鸦板给孩子们带去的兴奋与冲动,又隐约透示着学校细节管理的力量……

  当这一天夜幕降临时,李毅在自己的培训日志上饱含深情地写道:“学校日常管理中的许多细节,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以前我们忽视了。事实上,细微的差别往往体现了本质的差别。反观我自己的学校,我发现,虽然过去我也曾探索过关注细节的精细化管理,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严重的功利性倾向,导致了领导班子、教师团队、学生相互之间关系紧张。如何恢复教育本来的面目,恢复教育原有的生态?这既需要尊重,更需要爱;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在校际间的对比与反思中,李毅像一位找到药方的老中医。在中关村一小的校园内,只要遇上新奇的细节,他就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仔细端详一番,揣摩办学者的用意,以及背后的教育思想。

  在中关村一小教学楼的厕所内,当看到每扇门的内外两侧贴着的“干净了我,舒适了你”、“举手之劳,保持干净”等温馨提示语时,李毅忍不住要向刘畅打听提示语背后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冲厕的教育故事。培训结束前一天的晚上,李毅靠在床头,不断回忆10多天来看到的众多彼此貌似没有关联的细节,并有意识地进行重新拼接。这些遗落于校园的细节,就像是一个打开了的卷轴,将一所学校日常教育图景完整地呈现出来。再对比10多天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的表现,李毅觉得,这些才是一个校长真正应该投放更多精力的地方,也是教育的本真所在。

  与李毅一样,过去10多天,对学校日常管理细节的关注,成了参训校长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虽然基地校长刘畅很少以劝诫的方式直接告知大家应该如何办学,而是将参训校长们推向前台,让他们分别深入课堂听课、直接参与学科教研组的常态课教研活动,并以现场点评的模式,思考总结基地校的得失与成败。而刘畅自己和受邀来的专家观察员,则像电影旁白一样进行局外点评,使参训校长在多方观点碰撞和现实感受中去自主感悟。

  事实上,培训中的3次学员小组交流,使15位参训校长既梳理了各自的观察和感悟,又在输出各自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间办学理念的快乐分享。记者翻阅“影子”校长们10多天来写下的近200份培训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关注学生需求”、“还原教育本真”等字眼随处开见。

    一个不会解散的“班级”

  12月25日吃过午饭,15位校长也将分道扬镳,返回各自的学校。

  这天恰好是圣诞节。刘畅吩咐学校食堂的师傅将午餐直接送入会场。趁着午餐尚未送齐的间隙,培训班班主任给每个学员戴了顶红色的圣诞帽,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刘畅为每位参训校长赠书,大家在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乐曲中手拉手共舞。

  善于思考与分析问题,应当成为一个好校长的职业习惯。刘畅希望,这10天短暂的培训,不是给校长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给他们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午餐时分,刘畅见缝插针,给每个校长布置了一道“作业”——结合10天在中关村一小所见所闻,以校长的名义,给学校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与此同时,班主任给每位校长身边还分别安排了一位共进午餐的教师,收集这些“影子”校长的意见和建议。

  原本中午结束的培训,到了下午3点钟,校长们还围着刘畅交流心得,探讨今后的跨区域校际合作。34岁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二小校长蔡讛琳不停地向刘畅打听校本课程开发及教师常态课研究的细节……

  就在大家聊兴正浓时,刘畅作了一个决定:这个培训班将永远不解散。大家回去后,不仅此次培训班所设置的公共邮箱长期保留,而且今后以项目管理的模式开展长期的校际合作。

  短暂的10天培训,李毅感觉自己重新找到了激情和信心。他说,回去后,准备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份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梯度培训方案,通过返聘退休老教师临时顶岗的方式,让学校骨干教师抽身前往中关村一小驻校学习,以破解本地教师培训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局。

  李毅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就在培训开始不久的一个晚上,他着手设计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发展规划。作为实体的“影子校长”培训班,有一天终究会解散,但是,在这个班级里的这段体验,或许将会与李毅们相伴一生。其中观察到的许多校园里小得不能再小的管理细节,也许会成为他们各自学校发展决策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影子培训”:是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培训方式,类似于“挂职锻炼”,但它更加注重挖掘优秀校长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研究优秀校长的决策过程。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是在国家关于校长培训总体规划框架下,由中国移动捐资1500万元与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为期3年的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根据计划,2009年至2011年,以农村骨干校长为主,选派中西部3000名校长到200所实践基地学校担任“影子”校长,学习并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

【记者手记】

  是借智更是“照镜子”

  见到李毅时,他眼睛红红的。他说,过去10多天,是他工作20年里最忙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他用5个晚上读完了刘畅的《教人幸福地生活》一书;用6个晚上整理完学习笔记,梳理出了自己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学生创新教育的思路,同时他还初拟了一份适合本校实际的发展规划。

  然而,若非离开自己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原有环境,站在其他学校这面“镜子”前,李毅恐怕很难发现自己学校的差距所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知识和理念的培训,不过只是“影子”校长培训的一个副产品,让参训校长从校际之间的巨大落差中学会反思与自省,恐怕是此次培训真正的价值。

  表面上,参训校长们通过他们的眼睛在看兄弟学校,但就在他们对照别人检查自己时,他们也成了我们管窥中国教育的一道风景。

  虽然在中关村第一小学这个基地学校,参训校长只有15人,来自5个省(区)市,但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现实困境和问题。10多天里,不论李毅“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谦逊与执著,还是丁恒良在兄弟学校面前敢于自曝“家丑”,检讨自己过去治校的“老大”作风,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几乎所有校长对于自己学校的处境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察。只是,过去,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学校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以及他们对于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久而久之,维持现状便成了不少校长不约而同的一种选择。尤其在前几年社会对教育缺乏信心的大背景下,不少地区的校长唯上不唯下,一些校长甚至成了一所学校的“维持会长”。

  “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成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这一理念,为当下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宝贵思路。

  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背景下的当下中国基础教育来说,重振教育的信心比黄金更为珍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地区教育生态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当然,其成因是复杂的,既有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回避职级制、走行政化序列的因素,也有人为或制度设计所形成的校际之间的剪刀差原因,这些都在客观上对部分校长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要重振教育的信心,首要的是让校长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和勇气。而反思精神则是当下教育改革对现代校长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处在变革时代中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发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校长不能只是站在自家的操场上去看学校,而应该站在人家的“镜子”前,不断反思和评判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既要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研究教育政策,更要研究学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师生生命质量。可以说,这是此次“影子”校长培训带给中西部地区教育的一笔财富。